徐良坐在办公室内,目光凝视着桌子上的情报,心中一片沉重。这一份份冷冰冰的文件,仿佛是墨城正在崩塌的证据。随着大量高层高官的撤离,城市的管理系统已经几近瘫痪。原本的秩序逐渐瓦解,难民的大量涌入,让城内的难民数量急剧增加,墨城已经无法承载这么多的人口。
500万人……这是徐良看到的最新统计数据,难以想象这么多人是如何活下来的。难民的数量几乎已经是墨城人口的一倍多,而其中成年男性的比例更是极高。治安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内的资源短缺、交通不畅、犯罪猖獗,整个城市就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当初墨城的管理体制虽然庞大,却也相对稳定,但随着大批高层和管理人员的撤离,缺乏有效的领导和指挥,城市的秩序已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最糟糕的情况是,不少逃离者已经占用了原本属于难民的撤离资格,提前乘坐火车离开,这些人中大多数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墨城的上层人士,带着家人和财产离开,让本就紧张的资源分配更加紧绷。
看着这些报表,徐良的眉头紧皱,这座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是不知道,一旦城市彻底陷入混乱,不仅是难民和普通市民,连这些上层的“撤离者”也会成为最大的威胁。而最让人头疼的,是那些已经走上了破坏性的逃亡道路的人,他们带着资源离开,带走了大量的粮食、药品和物资,为了自己的安全,不顾其他人的死活。
然而,现在的他能做的只有保持冷静。徐良深吸一口气,迅速作出决策。
“安排军队接管城市”他低声对副官命令道,“让第五军和其他地方部队整合,重新设立指挥体系,并加强巡逻和治安管理。”
副官点点头,迅速去执行命令。
但徐良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墨城的规模太大,难民太多,治安力量根本不足,即便整合了现有的部队,也不过十万兵力,根本无法对抗数量庞大的难民和流民。而且,难民中不少是武装过的退役军人和有暴力倾向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对生活条件不满,更加渴望从这片废土中寻找一线生机。
于是,徐良再次下令:“准备扩军!利用墨城军事基地的现有武装物资,再装备20万兵力!打散到第五军,我要第五军扩充到30万”他的语气毫不犹豫,显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这些武装物资虽然有限,但墨城的军事基地仍然储存了不少的武器和弹药,徐良准备将其用于扩充部队规模,以应对接下来越来越严重的城市治安和防卫问题。尽管这样一来,墨城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他知道,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城市随时可能陷入更大的动荡和混乱。
他看着手中的地图,不断地推演着各种可能的情况。墨城现在面临的不仅是丧尸的威胁,更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在无序的城市中维持秩序,如何为那些已经失去家园和生活的人提供最基本的庇护。
时间不等人。每一刻的延误,都会让城市的混乱加剧,每一次犹豫,都可能让无数人的生命陷入危险。徐良清楚,自己必须尽全力来维持这座城市的基本运转,哪怕这意味着付出巨大的代价。
他闭上眼睛,再次调整自己的思绪。在这片废墟上,不仅仅是丧尸的蔓延让人心惊,人性的脆弱和贪婪也像毒瘤一样,潜藏在每个角落。这座城市能否挺过这一场劫难,决定着无数人命运的走向,而他,作为这一切的掌舵人,除了采取最坚决的措施,别无选择。
“监控各个撤离通道,”徐良命令道,“加强对难民的筛查与管理,再有人敢私自撤离,军法处置!。”
他站起身,望着窗外那片被浓雾笼罩的城市,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难民的面孔。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他感到一阵深深的孤独,但他知道,他必须挺身而出,才能带领这座城市走出黑暗,找到一线希望。
“报告徐司令,城防布置完成,所有关键位置的防御工事已经加固。”*助手站在徐良面前,报告着最新的城防情况。尽管城墙和各个出入口的防守看似逐渐完善,但徐良依然没有多少信心。他知道,面对眼前的局势,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都可能让这座城市在短短几日内陷入无法挽回的混乱。
徐良点了点头,语气冷静:“继续加强对外围区域的监视,确保没有死角。”
这时,白司令通过无线电简报接入,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消息:“最新报告,已经有小批丧尸正往墨城方向移动,虽然数量不大,但速度较快,极有可能会有更多的丧尸群体汇集过来。”
徐良紧了紧眉头,脸色略显沉重。他从未低估过丧尸的威胁,尤其是当前墨城内的局势极其复杂,一旦丧尸潮汇集,一旦突破城防,后果将不堪设想。
“停止一切城外行动,”他果断下令,“所有部队立即就位,上城墙,准备防御。”
就在此时,助手的声音再次响起:“市政报告,粮食的储备仅够支撑全城大约三个月的使用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