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你算是问对人了 (1/2)

手里有了武器又有药物,对于即将到来的极寒末日,李建国对自己安全的信心又增添了几分。

他在武器仓库中复制到系统空间的一个纸箱里,装满了军用专用棉鞋、军大衣、棉衣和被褥。

这些东西的质量,远超他在信托商店里捡漏来的那些。

此外,像衣物和被褥这类东西,李建国坚决不愿意使用别人用过的。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棉衣若是对付零下二十几度左右的低温还勉强可以。

但如果碰上零下六七十度的极寒气候,恐怕就不够用了。

尽管他已经着手建造安全屋,但如果极寒天气一直持续不断,他也无法一辈子龟缩在里面不出门。

在极寒天气里外出,单凭棉衣和军大衣保暖肯定是不行的。

把自己裹成一个粽子不说,万一碰上紧急情况,厚厚的衣物还会拖慢行动速度。

因此,在御寒衣物的选择上,李建国还在盘算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另外,交通工具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在极寒天气出门,仅靠两条腿走路是绝对不行的。

最近几天巡逻工厂时,李建国就已经悄悄复制了几辆全新的自行车到系统空间里。

就连那些来轧钢厂检查指导工作的大领导坐的汽车,李建国也瞅准时机摸了一下,复制了一辆进入他的特殊空间里。

然而,对于各种交通工具,他是越多越好,尤其是那种可以在极度寒冷天气中使用的。

由于地面雪深且结冰,骑自行车可能还不如步行安全。

汽车行驶也可能因为打滑而造成困扰。这让李建国想到了冰鞋、雪橇和滑雪板。

北京市内最有名的冰场当属什刹海冰场。

但通常都要等到每年十一月,当什刹海的冰层足够结实时才会对外开放。

那时,才会摆出冰鞋供人租借或购买。

但现在时间紧迫,一旦极寒天气来临,冰鞋恐怕会一鞋难求。

于是,李建国决定去黑市碰碰运气。

刚过午夜十二点,他就披上外套,偷偷溜出了招待所大门,直奔德胜门而去。

德胜门附近有一个叫做北晓市的夜市。

每天晚上十一点就开始营业,直到凌晨四五点、天快亮时才结束。

这个夜市早在大夏国解放前就有了,起初是一些落魄贵族在此售卖文玩字画。

后来渐渐地,许多人转行倒卖起了洋货。

这些洋货品种繁多,包括从前灯塔国遗留下来的救济物品,也有一些是走私货。

像饼干、黄油、肉罐头、皮鞋、大衣、望远镜等等,许多意想不到的商品应有尽有。

因此,这里吸引了许多喜欢寻觅新奇玩意儿的人前来逛“鬼市“尝鲜。

在鬼市上,卖家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有些摊贩打着手电筒,有的人则点燃煤油灯,上面罩着一个玻璃罩。

还有一些人,就站在黑暗的角落里。

只有看见有人走近,才会轻轻喊一声,并展示他们的货物。

李建国一边慢悠悠地行走,一边四处张望。

他买了一个望远镜和一把瑞士军刀。

碰到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摊主好商量,他也会上前摸一摸,将物件复制进系统空间。

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滑雪镜,但他买了一副大框墨镜并放进了上衣口袋。

走到一棵歪脖子柳树下,一位打着手电筒的摊主发现有人靠近,立刻晃动了几下手电筒,将光线照在他的商品上。

那是一双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冰鞋,冰刀在灯光下闪烁耀眼。

见李建国停下了脚步,摊主赶紧往他身边凑过去,说。

“兄弟,你过来点儿,我打着电筒让你瞧个清楚,这可是真真正正的牛皮做的呢!”

李建国拿起冰鞋仔细端详,询问了一下尺寸。

摊主接着说道:“兄弟啊,如果不是家里遇到了困难。

这么好的东西,我是舍不得拿出来的,这是我爸特地托朋友从北方给我找来的。”

“这双冰鞋送来的时候,什刹海的冰都已经融化了,所以我还没来得及穿呢。”

摊主说着,俯身从脚边的包裹里取出一副手套。

“这手套同样是纯牛皮的,如果你觉得价格合适,可以一起带走。”

摊主握住李建国的手,在他的袖口比了个手势——15块钱!

对于李建国来说,这点钱实在不值一提,没必要跟摊主讨价还价。

能够用金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于是,他痛快地付了钱,把冰鞋装进包里准备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