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埠贵、闫解成、于莉率先走出门洞。
随后,傻柱陪着贾东旭,带着何雨水,也一同踏上了道路。
在红星小学念书的孩子们都已经请闫埠贵帮忙向老师请假。
门洞下,院子里的邻居还在聚堆聊天。
“天这么冷,家里应该生炉子取暖了。”
“我家还要去找煤本儿,再去买点蜂窝煤。”
旁边有人摇头道:“这才八月份,离冬天还远着呢!
也许中午雪就停了,太阳就会出来的。”
三大妈将两手插进衣袖深处,“你们谁打算出门买粮食啊?我们一起结个伴儿吧!”
许多人都连连摇头,“这么冷的天,出去的才是傻子呢!
我家还有半缸棒子面儿,再等等,等到明天雪停了再去也不迟。”
看到秦淮茹似乎要说些什么,贾张氏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我们家棒子面儿也够吃。”贾张氏的心思,可比谁都要细密。
出门买粮并不急在这一天,要是贾家粮食不够了,还能向易中海或者何大清家借。
长久以来,贾张氏就已经习惯了向这两户人家借钱借粮。
三大妈瞥了一眼站在人群最后的李建国。
先前,李建国曾说过“大热之年必有大寒”,而且他还忙着修房买东西。
莫非,他早就预料到会有如此寒冷的天气?
然而,三大妈是个明白人,她才不会把这些想法当众说出来呢。
三大妈将围在脖子上的头巾戴到头顶,腋下夹着麻袋,独自走出门洞。
门洞下方的温度实在低,院子里的住客们都陆续回家取暖了。
热闹已经散场,李建国也回到后院。
他来到门口,跺跺粘着雪花的双脚,随后走进屋内。
取出冬天才会挂在门口的棉布门帘,李建国跨上马扎将其挂起。
院子里这群家伙,每个人都自认为聪明绝顶。
当前气温不过才零下十几度,并且,这只是刚降温不久,许多人还心存侥幸。
今天要是去买粮食和煤炭,估计还能买到。
但如果再过几天,天气更加寒冷,达到极度严寒的地步。
恐怕那时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到必需的物资。
李建国脱掉棉衣,又朝壁炉里添了一铲子煤块。
伸了个懒腰,随后坐在壁炉旁的躺椅上,从系统空间取出一本书开始阅读。
外面,北风呼啸,雪花飘洒。
而屋里,则是暖意融融,岁月宁静。
尽管今天院子里有很多人没去上班,待在家里的,反而比平时更忙碌。
半大的孩子们穿着棉衣,在院子里堆雪人,互相投掷雪球玩闹。
男男女女的院子居民们,都在各自家里忙活得不可开交。
易中海和三大妈先是把自己家的炉子搬进屋内,并装上了烟囱。
接着两人又一起,去到聋老太太家中帮忙。
三大妈帮聋老太太找出棉衣,易中海则在聋老太太房间里点燃了炉火。
刘海中指挥着他家的三个孩子,将炉子安置在屋里,并且安装上烟囱。
出于安全考虑,他们还在烟囱和炉子连接处涂抹上了黄泥。
二大妈坐在窗台下,正忙着穿针引线。
不仅是刘海中的棉袄穿起来紧了,家里的三个儿子。
除了刘光奇身高没变,刘光天和刘光福的衣服都短了半截。
因此二大妈只能在棉袄的袖口和裤腿处,再接上一段布料。
中院的贾家,槐花在床上挥舞着小手。
贾张氏坐在床边靠窗的位置,正在给棉袄缝补补丁。
“这该死的老鼠,竟敢在柜子里做窝还生育,把我这棉袄咬成了这样!”
“明天我就去找只猫来,非要找到这只老鼠,彻底消灭它不可!”
秦淮茹和秦京茹合力将连廊底下的炉子搬进屋里。
秦淮茹洗了洗手,接过贾张氏手中的棉袄继续缝补。
闫埠贵回到了家,今天,不仅仅是红星四合院的孩子们没去上学。
整个红星小学总共也只有三四个学生到校,不少老师也没有到校上课。
校长哆哆嗦嗦地在各教室转了一圈,回到办公室打了电话,挥手给几位到校的老师批了假。
至于何时开学,校长并未明确告知,只是说要等到这一波寒潮过去再说。
闫埠贵进了屋,看见闫解放还在被窝里睡觉,便将自己的冰冷双手塞进了闫解放的被子里。
“啊——”闫解放惊醒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