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 天下大势 (1/2)

仲春卯月之初,春雷乍动,万物惊蛰,潺潺细雨,滋润大地。

二月的春风,低拂过苍茫大地,轻语涧蔚揽山川大泽。

复卷起的,却是滚滚硝烟。

蔚蓝天空中,云卷云舒说不出的惬意。

地上的关隘,却是散不尽的山河热血。

纵观天下大势,风云变幻。

兵戈铁蹄,谁主沉浮!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滚滚碾压,接踵而至的天下大潮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阻止大势所趋的倾向。

时值王朝兴替,动荡战事,烽火狼烟,必不可少。

一个时代,与国家的肇始与兴盛,往往离不开,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与把握。

而论及当今天下格局,便又不得不先回顾一下去年。

光和九年。

这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又震动天下的一年。

原因很简单,改朝换代!

又或许,用诸国并起,这四个字来形容,要更为贴切。

天波易谢,寸时难留。

自二十年前,久积沉疴的大礼王朝,便犹如一载有着千疮百孔的破船,摇摇欲坠,终于迎来了它的归宿。

是时,旧皇驾崩,新皇于官宦和世家博弈之中,仓促登基,立足未定,皇帝年幼,无力执掌皇权。

天子衰,王室贬,朝纲不振,礼崩乐坏。

大礼的王室皇庭,开始失去本该拥有的政权实体。

尤其是在旧帝驾崩、新皇登基,朝廷发生内乱后。

那些早已掌握着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趁机做大,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

随着大礼王室皇权的旁落,各地方军阀的实力开始集聚膨胀。

相应的,也就对中央政权愈发的不加以理会,转而发展起各自的势力,时局也开始逐步演变为群雄割据。

战火燃烧,开始蔓延在原本的大礼版图。

天下十三州,相继陷入了混乱之中,呈现犹如战国一般的纷争现状。

站在这个大争之世的风口浪尖上,各路诸侯之间开始相互攻伐。

硝烟弥漫,白骨盈野,千里尸骸,血漫大地。

二十载,悠悠岁月,似水年华,恰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天下间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也于这二十年间尔虞我诈、相互攻伐之中,互相损耗。

原本天下各地,密集盘踞的小诸侯,几乎殆尽。

此消彼长,随着这些小诸侯的退出舞台,那些消化吞并他们地盘的大诸侯,则是更加强大起来。

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当今的大将军李鞅,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不过二十年间,南征北伐,麾下势力达到了极盛。

天下十三州,于其执手,近得泰半。

其他诸如荆楚、巴蜀、幽州、凉川之地,同样已有归属,纠纷不断的乱世,开始渐渐地复归平稳。

正是如此,当今天下的局势,变得十分微妙。

也许倏然之间,这方天地,就会变得天翻地覆。

两年前,李鞅病重。

感慨时日无多的他,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抱负和野心,剑履上殿,公然逼迫当朝礼帝禅让,篡礼称帝,建都苍颉,国号“大苍”。

次年初,原大礼皇朝的皇叔陈绮,痛斥李鞅狼子野心,为了延续礼朝传承、兴复大礼皇室,同时抵制“伪朝”大苍,毅然于巴蜀称帝,国号“季礼”。

一时之间,天下震撼。

紧随二人其后,吴主张泽、楚主项晷、郑主鲁宜,不甘示弱,相继于各自洲地,上述大义,自立称帝。

幽州罗晋、凉川易蒲、越地邱择,同时称王,自领其称,幽州王、凉王、越王名号,响应大地。

一时间,五帝横空,三王并存,才刚刚有安定下来的趋势,被再度打破,天下大乱。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可以预料,等待整个苍茫大地的,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洗牌!

果不其然,就在诸国称帝不久,季礼、吴、楚三国,便迅速高调的宣布联盟,共襄大义,讨伐谋礼逆反的大苍。

当然,所谓的正义与邪恶,不过是人类惯例于,为自己侵略的战争,遮上一块蒙羞布罢了。

诸国攻伐。

说到底,不过就是各国君主间的博弈。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之争。

所谓的出师有名,也不过是相互讨伐的遮羞布罢了。

无论怎么冠冕堂皇,也终究还是逃不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