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三 时不我待 (1/2)

陈琦是开国君王,马上打天下的他,没有经历过多的养尊处优,自然也不会养成自大张狂,无视一切的性格。

他也不会异想天开的,去想要与时间为敌,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为敌。

可是,脑海中的抱负,却又不允许他自己,如此轻易的向时间认输。

如今的他,尚且仅仅只是割据了巴蜀一地,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他也并不甘心,只是偏安一隅的现状。

要知道川蜀这个地方,地形是盆地,交通很不方便,这样特殊的地形,导致中央很难控制,对此就有一句话这样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

陈琦心里清楚,内忧外患,已经充斥在整个季礼。

季礼新生的政权内部,实则派系丛生,错综复杂。

入蜀初期,他大肆提拔诸方势力。

毕竟,任何一个政权,如果没有得到本土士族豪强的支持,都很难长久。

相对的,那几个巴蜀之地的世家,作为土生土长的益州人,自然也是有迫切进入政权中心,维护既得利益的想法。

本来,陈琦是有着原从系重要倚赖的,可惜,这些人虽然是核心,但是却基本伴随战争逐渐衰弱,凋零。

陈琦的义弟,谋主,还有齐如晦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才,都已经在之前的战耗中磨损消逝了。

如今,他们宛若一张编织的巨网,纠葛在朝堂之上。

这是不好的苗头。

因为,陈琦他同样也是外来户啊。

如果让这些巴蜀本地世家掌握了政权,所有外来户,都会被占据地利人和的本地世家给打压到无以翻身的地步。

所以,无论是从既定的战略为出发点,还是需要兼顾身边各个小团体的利益,陈琦他都一直都有注意,并且刻意去抑制巴蜀本土世家的力量。

对于其他的世家大族,以及官员士绅,却是拉拢重用。

待得原从系一派的人才凋零后,陈琦又当机立断的,提拔了另外一批“外来大族”的人才。

那些人是三辅、南阳、荆州等地的世家大族,在之前二十年的动荡之中,举家逃往,进入巴蜀的有数万户。

这些大族,每一户都有很多人口,算下来共有几十万人之多。

这些人,同样是扎根于巴蜀之地的一股庞大力量。

要知道,陈琦当初打入巴蜀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平定消化,很大程度便是在于他收纳了这群人的力量。

从而成为了巴蜀之主,并以此为基础建号称帝。

虽说季礼成立后的史记上,会记载的是,陈琦他靠仁义服天下,在他进入巴蜀之地的时候,那些巴蜀之地的百姓,一定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然而,真实的历史情况,却是比这残酷太多。

那些巴蜀之地的老百姓,对陈琦的到来,其实并不怎么买账,买账的就是那群外来大族的人。

他们也是这么多年以来,陈琦麾下势力主要的骨干力量。

经过一番整治之后,陈琦他才在巴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根基。

这么多年以来,他也确实采取了很多措施。

效果还是有的,陈琦扎根巴蜀这么多年,也不无个中缘由。

只是,随着原从派系的人才凋零,加上这么多年以来,固扎于巴蜀之地,没有外来人才补给的缘故。

相对来说,那些巴蜀本土世家集团扎根巴蜀几十年,人才源源不断供给。

所以,终究,还是让他们有机可乘。

千年世家,百年皇朝。就是世家政治的最好写照。

诸多高官在朝,名望如天。

大丈夫争一时,不争一世,对于陈琦而言,只要这些人不与自己争权,便随他们去做。

毕竟,相当于陈琦而言,那些臣子就是一柄可以打磨的利刃。

他是握刀子的人,又怎么会害怕刀子过于锋利呢?

但是现在,时不我待啊!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那些吞人不吐骨头的家伙,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陈琦活着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威信和能力,自然能勉强平衡多方的微妙关系。

君主作为强权人物的时候,这种矛盾通过统治者的个人能力以及集团运作能力能够良好的隐蔽下来。

但是一旦统治人物的能力,不能够掌控局面,就会迅速造成国家的混乱。

显而易见的,年龄稚嫩的陈世民,自然不可能有太过强硬的手段。

那么,就需要他这个做父亲的,为他荡清寰宇了!

想到这里,陈琦的眼里就已经不止是回忆了,而是:杀气腾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