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十二 生而知之 (1/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在这乱世之中,人命很廉价的,甚至可以说是贱如草芥,易子相食的有之,因冻自焚的有之,以头抢地乞食致死的亦有之。”

“但若是平了这乱世,天下大治,这天下又会是怎得一番光景?”带着几分追忆,陈琦仰头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朕也想过有一日天下再无战事,百姓能够安居,衣食能够无忧,那个时候男耕女织,田间小儿嬉闹,乡中老翁下棋闲谈,何不快栽。”

陈琦的话语中,饱含着希翼的语气,只不过,齐则远并没有被感动。

他可不知道对方的话里,有多少真情实感流露。

又或者,对方可能也只是人到老年,感慨一下而已。

“万民倒悬,拯济百姓,自然是犹如救火一般的急切,不过孔子有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想要落实具体的行动,我们季礼,还需要准备。”

镇了镇心神,齐则远冷静的进行分析。

对于他来说,天下大义,那种概念中的东西,从来都只是口头上说说就好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在心里开始思索,自己在后面,作为季礼的丞相,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既然陈琦表露出要起兵的意图,那就说明,不久之后,可能真的就要大战开始了。

齐则远认真的又回忆确认了一遍,历史上诸葛亮还有蜀汉政权,之于川蜀地方的出兵布局。

他确信自己向陈琦所提出的建议,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只需要占据陇右,控制住这个北伐隘口,那么北面,季礼就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等待时机,养精蓄锐,以图天下。

拿下陇右地区,他们可以慢慢消化凉州,形成一个“跨有凉益,夺取关中”的新的局面,与南面的汉中,共同对关中形成钳击的战略优势。

第一阶段目标,自然是要全据关中。

也就是占据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

那个时候,他们便可以居西高而临东下,进而掌握住战争主动权,真正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这方面,可以学秦朝还有汉朝的经历,他们都是以川蜀为根据,克复中原。

但这个目标,定得有点大,也很难一步到位。

于是齐则远,他又参考历史上诸葛亮的战略布局,又是将这第一阶段的目标,给再度细化,分为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全据陇西五郡。

第二步,攻略凉州。

第三步,进军关中。

从汉中到长安,一共有四条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

他们能够走的主要线路,不外如此。

率军出秦岭,然后经过子午道出关中。

或是率军出秦岭,经秦岭褒斜道,出兵斜谷,进入关中的西边。

只不过,秦岭方面,峡谷长且道路险峻,困难较多。

在褒谷口和关中平原的北山之间,相距最近,大概几十公里的地方,中间还隔一条渭河。

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通过夺取这一最窄处,从而切断关中和陇西诸郡的联系,然后再慢慢夺取陇西诸郡和凉州。

只要季礼能够出其不意,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惊吓陇西凉州的百姓和胡人,打开格局。

并且,他们还能再调一支军队,从西进入阳平关进陇山。

那里的道路遥远,但地势平坦。

只需要一员大将,率军出阳平关,经过故道、散关,然后进入陇东地区。

或是率军出阳平关,经过武都、建成,过祁山,出天水。

这一路线的战略目标,则是拿下陈仓这一进出大散关必经的战略要地,为之后更进一步准备进行的“明攻陈仓、暗取陇右”的目标,做准备。

“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们,那么我们的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与此同时,齐则远继续提出拉拢吴国的建议。

当然了,拉拢对方一起干事的首要前提是,他们能够占领陇西,并稳固凉州方面战事。

即便不能一举拿下关中长安,也要为这一目标,造成有力态势。

齐则远给陈琦完整的复述一遍计划,并且规劝对方,机会可能只有一次,所以不要仓促起兵。

就这样,陈琦表示,会暂缓立即发兵北上的想法。

并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积极调动川蜀力量,为出兵做好准备。

而齐则远提出的跨有凉、川、荆,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吴国,内修政理,也被陈琦视为季礼未来的方针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