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十五 师出有名 (1/2)

季兴二年,三月。

季礼皇帝陈琦,于川蜀起兵十万,兵出汉中,阳平,以讨陇右。

其麾下大将无数,贤才景从。

常胜将军,顾云。

破虏将军,常凯。

安平将军,李牧。

护军冯南。

虎贲中郎将赵磊,并裨将无数。

拜扶风人士,齐林为季礼第一位丞相,参军机,随军出行。

掌军中郎将,董佑,从军机之。

又定汉中太守魏平,驻守汉中,抵御可能自关中出现的敌军。

笔吏张琳,上书《讨贼剿文》,申述作乱的羌人,在陇右之地,为非作歹,季礼皇帝陛下,兴王师以伐贼,解救万民。

一切都遵循礼法,讲究师出有名。

礼者,体也。

言得事之体也。

《礼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是故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圣人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孔子也曾曰:不学礼,无以立。

有人或许会认为,身逢于争霸天下的乱世,什么稀奇古怪,悖逆人伦,惨绝人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只要自身的实力足够强大,就可以不用在乎世俗眼光,什么事情都能干,无所不尽其及。

哪怕是没有下限的卑劣手段,只要能够为己所利,为己所益,就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

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大凡成就大业的,都还是要笼络人心,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戴的。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光是权势,还有人品操行,都要立得住,让老百姓认可。

否则,身为上位者,任何举动,都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战争,是常有的事情。

而战争,往往是分正义和非正义的。

如何判定正义与否呢。

“师出有名”这四个字,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师出有名的话,往往是正义的一方。

如果师出无名的话,那么即使赢了战争,也多少有些胜之不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是谋逆篡位的李鞅,悍然称帝的时候,同样也是遭到了无数朝臣的反对。

哪怕那个时候,大礼的威严,早已不复存在。

而这一次,战前发布剿文,则是为了让大多数士兵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了什么而战…虽然可能相比起填饱肚子,士兵们也不太会在意打的是谁。

但是,天下的英才俊杰,或是有志之士,却是在意这些的。

齐则远他们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是陇右之地。

所谓王师伐有道,讨叛逆,无所不能所向披靡。

更何况,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强士兵的积极性,被称为王师,总比叛逆来得顺畅。

既然已经被陈琦拜为丞相重职,那么齐则远也不是扭捏的性子,当即为陈琦选好讨伐的“目标”。

一月前,陇西居住的参狼羌胡顿部,因为与当地人有隙,于是聚众五千,起兵犯乱,一路攻城拔寨,为非作歹。

便是他们这一次,最为显目且直接的目标。

至于说,为什么讨伐一个数千众的羌族部落,值得季礼皇帝亲征,还是率领着十万之众的缘故…

那就别问了。

问,就是拯救当地百姓!

本来,讨剿文书,陈琦是想让齐则远来写的。

不过,齐则远并不擅长这些,所以他推荐了文书笔吏张琳。

不得不说,张琳虽只是一个起草文章的小官,但他的办事能力委实超强。

书写机宜文字,执掌文书往来,是个无与伦比的干吏。

他写的文章,也经常不用增减一字,拿来就可以用。

而且不同于当下的大多文人,这人实在。

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的讲究与矫情,写檄文水平一流,完全符合文化商业化的标准。

就像后世的专栏作家,不需要有感而发,只要套下心里的模板,洋洋洒洒,就是一篇好文章。

身为一个穿越者,或许建立在历史的巨人肩膀上,的确能够比古人多了无数倍的经验。

但却未必就能说,格局才华都能胜过人家。

毕竟,要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