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章 请封 (3/4)

玄武门之事后,元吉的鹞鹰们都被放走了,婉钰的红鹞子一直由小玲喂养在她长姐杨美人的殿中。什么红鹞子捕蝗虫不过是婉钰的借口罢了,她只想在身边能留下个念想。

“这鸟儿可是受过专门的驯养?为何会生的如此乖巧?”长孙无妡有些好奇。

“那就得问问她了。”李世民含笑抿了口茶,看向婉钰。

婉钰缓缓开口:“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虽有规矩,怀仁、无拘则物自归。”那红鹞子傍晚飞回也并不是因为乖巧,而是每日都会有人精心喂养它,既有自己广阔的天地又被人疼惜,连鸟儿都抗拒不了这样的生活。

“你这饲鸟还饲出了几分治天下的道理。”李世民起身绕着鸟笼细细的打量着,若有所思,“今日朝上有人提出以佛治国,也有人提出让朕灭佛,皇后以为如何?”

“释迦悯斯涂炭,哀其沈溺,制戒律禁恶以惩罪,皆令息妄归真,还源返本。佛,圣人也。”长孙无妡双手合十虔诚说道。

李世民的眸光略显晦暗,“南梁武帝尚佛却使国崩,但过去二百年间国君对佛教也多有扶植和推崇,致使不思不存,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者不在少数。武德年间,傅奕就提过多次提出废除佛教,认为儒、道之术方可治国,但却遭到了众臣反对,父皇虽心中不喜,但也未明确表态。”

男人走到小女人的跟前,目光里有几分期待:“你觉得呢?”

女人朱唇轻启:“过去百年佛教兴盛多因时事,动乱、饥苦不断,世人总是要有所慰藉,初始胡汉对立,以儒、道之学教化甚难。佛法外来,兼具儒道之仁智则被帝王推行。陛下认为太上皇没有明确表态,是因为并未废立,而是守了中庸之道,儒释道三教并重,这何尝不是一种态度呢?”

“佛学信者众多,就连建成、萧瑀等一众朝臣都是信徒,太上皇当年若是废佛便会犯了众怒,也只能加以节制。”李世民没有说,如今就连他的皇后也是虔诚的信徒之一。

长孙无妡自然也从这话中听明白了李世民的态度,此时也不便再开口。

婉钰又缓缓开口:“灭佛和以佛治国这本为两件事,陛下明晰前者的厉害,若是问后者,我亦以为不可。佛家治的是心,而不是世。”

“哪你觉得当如何治世?”李世民问。

“为政之本,贵在无为。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为君之道,当兴儒术。明尊卑、礼教之序,晓仁义、伦常之理,使才俊之士沉潜经籍,则无复有谋逆之心矣,如此社稷安、皇权固。”婉钰字字珠玑。

“你所言不虚,汉家宰相无一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而定,人识礼教,治致太平。说来你们杨家的先祖便是儒学大家,更有关西孔子之称,多少还是有些传承在的。”李世民边感叹着边坐回到了长孙无妡的身侧。

没出半月,李世民下令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尊崇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同时,准备招纳天下儒士集聚京师,其中不少被破格提升为了官员,若是太学生可以通晓一大经以上的经书,就可以入仕为官。

同月,宫中放出了三千宫女,准他们回家自行婚配。

说起那即将入宫受封的郑氏之女,也算是有场小的风波。册封之礼基本已经准备就绪,那魏征不知从何处得知郑氏之前已经许嫁给了吴郡陆家的公子,于是急忙上表劝阻,最终只好作罢。

“陛下,要不您看在我给您出谋划策的份上,封我个著作佐郎当当呗?”婉钰试探的问道,比起做皇帝的女人,她当真是想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当初武德年间她曾与几位史官一同整理梁、陈、齐、周、隋五朝史料,尚未成稿便发生了玄武门的事情,后来江山易主这编纂史书的事情也就这么一直搁置着,着实是有些可惜的。

李世民挑挑眉问:“你何德何能?”

女人听了有些愤愤不平,“陛下不是说过我善于文史.......”

李世民轻笑:“嗯,以前是说过。不过那时李家初得天下,朕之前也不过是个平凡的贵族子弟见识有限,如今朕成了皇帝可招揽天下之才,比你合适这个位置的人也大有人在,更何况你一个女人...........”

这话听着极为的耳熟,这前半句仿佛是当年她曾经对李世民说过的话,没想到这个人竟这么小心眼记到现在。她杨婉钰到底有几分能耐,众人皆是有目共睹度。

“武德年间太上皇都未因我是女子而轻视,陛下如此说,是在讽刺太上皇识人不明、用人唯亲了?”女人辩驳道。

“朕不与你辩驳,你老老实实的给朕把孩子生出来,朕到时候会考虑给你个名份。”李世民蹙眉,正二品的昭仪她不在意,反而自降身份要做从六品的著作佐郎,和一群男人混迹在一起,这女人是有多不想待在自己身边?

只是李世民不懂,婉钰所求不过是片刻的宁静,只有在整理阅读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