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番外:兰陵公主(3) (2/3)

情自若,眼中毫无波澜,丝毫不信这些鬼魂之说。

最近一年,母妃也效仿着先皇后,不与耶耶讨论这朝中之事,每当耶耶问她,她都闭口不言,说是避免耶耶心里编排她。

母妃将精力放在了修订曲籍上,太常乐人常常来往于殿内,其中有一对名唤称心和如意的兄弟深得母妃的看重。他们的父母乃是昔日武德年间的太常乐人,因着母妃的缘故才脱离了罪籍。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我慢慢觉得自己是母亲众多子女中最幸运的那一个,从小在父母的身边长大,贵妃、贤妃、德妃、韦昭容都宠爱我、三哥、六哥惯着我,还有两个总喜欢追在我屁股后面的弟弟。

华蓁姐姐虽然有时对我很凶,但每次我被母妃训时,她都会来帮我劝母妃。比起同父同母的高阳姐姐,我倒是更喜欢和梅湘在一处,因为每次看到高阳,都会想到皇后娘娘,想到母亲受过的伤。

我知道梅湘喜欢我三哥,她也很坦荡的承认了这一点,我们之间似乎有很多的话题可以聊。

我本以为我会一直是个爹疼娘爱、无忧无虑的小公主,生活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每日里与花鸟为伴,与姊妹嬉戏,却不想一切在贞观十三年的那个春天戛然而止了。

耶耶带了母妃一同去了九成宫,然而,没过多久宫中的平静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有人谋逆,欲于九成宫刺杀耶耶。

宫人传信让华蓁、高阳、我、梅湘、六哥和两个弟弟即刻来一趟九成宫却并未说明缘由,我的心中顿时升腾出一种不好的预感,仿佛有什么灾难即将降临。

梅湘抓住我的手腕,扶住我有些站不稳的身躯,她的手心里也是一把的冷汗。我们相视一眼,彼此仿佛已经心照不宣,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心头。

路上,我们满心的忐忑,回想起母妃曾经讲过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杨文干叛变、玄武门之变,仿佛都发生过类似的情节。

如此兴师动众地把我们几个都找过去,让我们不禁联想到三哥离京时耶耶写给他的那封信。种种迹象表明,这谋反之人大概率和三哥是脱不了关系的。想到这里,我们的心更加沉重了。

然而,当我们一路疾驰,即将到达九成宫时,却遇到了同样一路疾驰而来的三哥。他神色凝重地告诉我们,谋反之人与他无关,而是突利可汗之弟结社率所为。听到这个消息,我们虽然松了口气,但却又换成了一肚的不解和疑惑。

九成宫的主殿外臣子跪了一地,而殿门却紧闭着。说是耶耶吩咐过,谁也不准进来打扰他。耶耶的侍官见我们来了,像是见到了救星,急忙入殿禀告。

我们随着侍官缓缓而入,只见耶耶呆滞地坐在榻上,头上已经新生出了许多白发。他怀中抱着的,是熟睡的母妃。

窗外的光照射在她的美丽、安详的面容上,衬得她的脸格外苍白。她如瀑的青丝垂落在耶耶的腿上。

侍官告诉我们,耶耶遇刺时,母妃为他挡下了致命的一刀。她撑着最后一口气,想要再见我们一面,但最终还是没能等到。

耶耶将母妃抱得很紧不肯松手,直到我和姐姐们哭着冲上去抱住母妃的身体,母妃的身体还是暖和的,不知是她的温度,还是耶耶留下的温度。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失去亲人的滋味。那是一种无比令人窒息的痛,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一般。我摇着母妃的身体,哭喊着母妃,但她却再也不会回应我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紧紧抱住母妃的身体,不愿让她离开我。

与皇爷爷和皇后娘娘走时不同,我没有见到耶耶掉眼泪,但他沉静的可怕,仿佛失去了魂魄,人也一下子苍老了很多。

自打那以后,耶耶再也没怎么笑过,他的眼中也失去了过往的光亮。仿佛那个意气风发的帝王,那个喜欢惹母妃使小性子的男人彻底消失了。

母妃被追封为了贵妃,被耶耶安葬在了九嵕山东南方的一处石窟中,朝着太极宫的方向,耶耶经常站在玄武门上向着那方向望去、发呆很久。他说待他百年后会与皇后、母妃三人同葬。

叔祖父杨恭仁在得知母妃离世的消息后越发病重,最终没有熬过那年。耶耶随即将母妃的小叔父杨师道委以重任,从侍中改为了中书令。

后来,华蓁姐姐问母妃身边玲姨:“玲姨,那日九成宫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玲姨揩了揩眼角的泪水。

她说,那日耶耶携母妃出宫,行至宫门外时,护卫耶耶的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突然上前从背后靠近。母妃跟在耶耶身后觉察不对,急忙上前推开了耶耶,替他挡下了致命的一刀。

耶耶惊觉后一脚踹开了结社率,刀子抽出瞬间血溅到了他的脸上。

耶耶的侍卫挡住了结社率,宫门两侧又冲出了几十个叛军。耶耶抱着母妃退回到了殿中,立即传了御医,血早已染红了两人的衣衫。

宫外兵戈之声不绝于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