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9章 杨家 (1/2)

宫中都在传,那日齐王妃自东宫归来,面色凝重,眉宇间藏着化不开的怒色。夜幕渐深,武德殿的灯火摇曳,映照出一场即将爆发的风暴。

瓷器的碎裂声,如同断弦的悲鸣,划破了夜的寂静。齐王怒不可遏,将齐王妃撵回了杨家,留下满地的狼藉与冰冷的空气。齐王妃将女儿巴陵县主也一并带走了。

第三日,杨府之内齐王妃有孕的消息传出,既是喜讯,亦是决绝。齐王妃放出话来,若齐王敢让那个叫贞贞的女子踏入齐王府半步,她便此生不再回去,腹中的骨肉齐王也别要了。

齐王,那个曾独宠王妃的男人,竟不甘示弱的将那女子接进了武德殿,这倒也的确不算进了齐王府。齐王妃这回算是彻底被伤透了。

齐王妃走后,齐王仿佛挣脱了束缚的野马,肆意享受着自由。听曲、打猎,日子看似逍遥自在。太子妃的登门探望齐王妃,王妃闭门不见,说是怨太子好端端送女子给齐王,破坏了他们夫妻的感情。

没过几天,小玲匆匆步入内室,向她禀报道:“王妃,您的小叔父杨大人来府上看望您了。”她心中微动,原以为小叔父会与长广公主一同前来,意在劝她放弃某些执念,却不料他竟独自一人前来。心中虽有疑惑,却也只好命人备茶,静待其来。

不久,杨师道步入室内,挥手屏退了下人们,一脸严肃,目光如炬,直勾勾地盯着她,似有话要说,却又迟迟未开口。室内一时陷入沉静,只有茶香袅袅。

女人轻笑一声,打破了这份沉静:“嫤钰还没恭喜叔父为陛下屡立战功,威名远播。”她知小叔父近年来三次击退突厥入侵,屡立战功。

杨师道闻言,目光微微一凝,注视着她含笑的眼神,沉声道:“婉钰,你瞒得过别人,但瞒不了我。”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严与温情。她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感叹。这杨家之中,除了姑母与大伯父,最熟悉她的便是这位小叔父了。

婉钰轻声道:“不管是杨婉钰还是杨嫤钰,不都是您的侄女吗?所以我是谁,并没有那么重要。”

杨师道闻言,微微点头,言语中带着一丝欣慰:“你说的没错,虽然不知道你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既然大哥都不愿意说,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一家人。这些年来,你能在李家平安长大,也是好的。”

他继而道:“你我年幼时都被祖父带在身边,应该说比起你大伯父,我要更了解你一些。”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亲切与感慨,不似大伯父那般威严,两人之间的交流也自然多了几分。

婉钰闻言,微微挑眉,听出了叔父话中别有深意,轻声问道:“叔父想说什么?”

杨师道目光深邃,语重心长地说道:“虽然你祖父常说,若你是个男孩子,定能成就大事。但你终究是个女儿家,如今嫁给了齐王,就要做好王妃,尽到妻子的本分。”

婉钰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原来叔父还是来做说客的!觉得我应给齐王纳美妾入府,才算是做好王妃和妻子的本分?还是要和您一样,给自己取个‘景猷’的小字,才算是大度?”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挑衅,但她知道小叔父不会怪她。长广公主的亡夫名赵慈景,好端端的取个“景猷”的小字是为了让长广把他当做替身吗?来寄托对亡夫的思念和期望?若是换成她,想想都觉得憋屈。

杨师道一时语塞,看着她那双锐利的眼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力感。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是想说你作为女儿家,不要总想着把手伸向朝堂。太子与秦王之争并非朝夕之事,其中凶险异常。当初宇文颖之死蹊跷,旁人不知,但我却知晓那杀手是你哥哥的人,是以前杨家的旧人。”

若是叔父不提她差点忘记了,当初小叔父也是封了皇命去平杨文干的叛乱的。

说到这里,男人深深叹了口气,目光中满是忧虑:“我不知道你和齐王是如何打算的,但皇位之争凶险无比。你大伯年纪也大了,切莫把杨家搭进去,走了你父亲的老路才是。”

女人闻言,心中五味杂陈,她微微欠身行礼,轻声说道:“叔父教诲,婉钰铭记于心。请叔父放心,我自有分寸。”

四个月的光阴,如流水般悄然逝去。皇帝望着儿子,心中五味杂陈。他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齐王在得不到时万般珍惜,得到后却又不懂珍惜。而齐王妃,他从未见过她如此强硬,或许,这次她是真的动了情,伤了心。

然而,男人三妻四妾稀松平常。皇帝不愿看到儿子因儿女私情而低头,于是,他说秦王妃贤良淑德,下旨让她前去劝解。

八年之春,风云诡谲,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遣使入唐,怀揣联姻之愿,欲结两国秦晋之好。李渊高坐龙椅,眉宇间透露着王者的沉稳与睿智。

“远交而近攻”,字字珠玑,句句在理。借此机会与西突厥结盟,以制衡日益嚣张的东突厥。皇帝允了西突厥的请婚之求,随即下旨从宗室之女中选出一位适龄女子赐予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