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书房从来不是什么安静的地方,隔三差五便会有来访,房玄龄、长孙无忌是常客,娴儿倒是有几分喜欢这样的差事了,在一旁听着他们的谈话,这战事、政事、朝上的大小事她都能够听个大概,房玄龄倒是能给出不少中肯的建议,长孙无忌也是有不少的想法,喜欢引经据典,可常常又戳不到点上。
这来往之人认识娴儿的不多,除了刘文静与段雄来时李世民将她遣到后院去。她与段雄在前堂擦肩而过,但他并没有发现。
他容光焕发却依旧带着痞痞的姿态,可如今的他却已不是当初那个街头的小混混,在李家一路打进关中的过程中他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因擒下屈突通而被封为了骠骑将军,连带着他的一帮子兄弟也成了开辟王朝的有功之臣。娴儿着实为他高兴。
如今他可以挺起胸膛站在他的父亲面前,还有那个他名义上的母亲。还有那个娴儿只见过一面的姑娘,不知道她和段雄的故事还会不会继续。
“你过来!”李世民吩咐她,这房玄龄前脚刚走,屋里只剩下了他们二人。
她讨厌他对自己吆五喝六的态度,若是换做平日的她,她绝不会理会他,但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愿意忍。
“秦王有什么事吩咐吗?”她走近装作毕恭毕敬的样子。
“坐下!”他始终注视着他手中的书卷,没有看她一眼。她站了很久身子的确有些乏了,便静静的坐了下来。
他没有再理会她,继续看他的书。娴儿有些不安,不知道他为何意。她注视着他的剑眉星目,很专注,依旧好像当年那个爱读书的二哥。但如今却已经物是人非。
过了很久,他才开口,“你叫什么名字?”他一句话将她问的有些懵了,他终于看向了她的眼睛。
他要她看着自己的眼睛回答这个问题,容不得半分的虚假。
“秦王不是明知故问吗?”她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不知道自己笑得有多了虚假。
“你知道我问的是什么!”他的眼中尽是漠然,像在审问一个犯人一样。她当然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她不确定到现在为止他究竟知道多少,因此更要谨言慎行。
“杨瑾!”这名字虽是她胡编的,但自己却不能显出一点的犹豫。这是她第一次对他说谎,也意味着从今往后她对他的谎言要多过真话……
“皇亲国戚?”他的话里带着玩味,不像是在问她。她心中一惊,这杨姓之人何止千万,难不成他已经查到了她的身世……
“你不用这么惊讶,昨晚杨妃都告诉我了!”她神色中的一瞬惊慌未能逃过他的眼睛,他的笑意未达眼底。听到这儿,她倒是松了口气,不过没想到竟然那个公主……本以为那杨怡会是个厉害角色,如今看来她的确高估了她。
“说说吧,你是哪门子的皇亲?”他的语气中带着嘲弄。既然如此,她也就不客气了,“我是先帝遗落在民间的女儿,我母亲是当年太子府中的姬妾,太子听闻文帝有复立前太子勇之意,为了不被人抓住把柄,遂遣散了府中姬妾,殊不知那时母亲已经有了我……母亲去的早,我也是几年前才知道这一切的……”她编的合情合理。
世人皆知文帝尊重皇后独孤氏,当年废掉太子杨勇的一大原因便是独孤氏不喜欢这个儿子奢华铺张,妻妾成群,而认为杨广是个用情专一之人且品行材质皆不输其大哥。后来杨广做了太子,东宫也从不缺美眷,但都甚是低调。
后来独孤皇后病逝了,一年之后当听到有废立之声时,他自然不肯让人抓到把柄。这一切的说辞,的确有些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之外,“所以无忌指责他时你要百般为他辩解!”娴儿点点头。
她心里却在小声的叨念着,当初说那番话只是实事求是罢了,若不是因为她说过那一番话,她就说她是杨勇流落在外的女儿了,那样会更真实一点呢…….不过看李世民的样子,他倒像是相信了。
娴儿心里暗笑他的白痴,一个敢讲一个敢听,他们两个简直是.......
“你时常顶撞无忌,是因当初他品评了你的父亲,还是因为他是无妡的兄长?”李世民问道。在那之后她的确又与长孙无忌发生了口角。其实他的这个问题是在问,她对长孙无忌有成见是不是因为嫉妒长孙无妡,是不是因为在乎他!不过他心里甚是喜欢看两人争执时的样子,她总是能让一本正经的无忌失态。
“我只是就事论事!”她淡淡的回答道。她的确不怎么喜欢长孙无忌,他们长孙兄妹的脸上仿佛写着‘道貌岸然’四个大字。长孙无忌总是在间接的炫耀自己对文史的精通,可他往往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就要妄加评论,最重要的是他还死要面子不承认错误。
李世民唇角勾起轻轻的笑意,他与无忌相识多年,岂会不知无忌身上的那点毛病。不然也不会把这个丫头放在一旁听他们讲话了,不过她也是当真是不给他面子。“你倒是就事论事!本王说有意开设文学馆,希望能招揽像无忌一样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