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童年 (1/2)

在宁静而偏远的青柳镇上,一个叫李晓明的小男孩出生了。因为是破晓时分出生,这个名字在这个注众自己

小孩个性名字的父母看来实在是普通,他们的小孩出生前就各种查资料,上网,查典故,不过结果他们会发现上

学后与自己小孩名字里重字的很多,只能自我笑笑。

李晓明的父亲李大海,母亲王翠花文化水平并不高,他家在小镇经营着“海花小吃”的一个大拍档。早上就是

做稀饭,饺子,豆脑,豆浆,油条自已做的咸菜,这个小镇是偏南方,地方特色是炸米饺,当地人基本早饭就

是几个饺子一碗稀饭还有点咸菜,早上先稀饭下肚,让一夜的肠胃先滋养一下,再吃上嘎嘣脆香的饺子,满足味

蕾。可以说是百吃不厌。以前可是只有过年才能吃的饺子,现在是这里人的早餐必备,如果赶时间就拿上豆浆油

条边走边吃。

李晓明三岁前与其他小孩没什么二样,他母亲出了月子就忙活开了,李晓明大多时间是在村里与爷爷奶奶在

一起,镇上到村里很近,骑电动车不到十分钟,爷爷奶奶在家就养点蔬菜鸡鸭鹅羊,供家里吃与拍档所用,所以

“海花小吃”生意一向不错,毕竟是自家种养的,真正的农家菜。李晓明经常搞的家里鸡飞狗跳。

真正让他父母感觉他比别人慢,或者说笨的是上幼儿园三个月后。开始上幼儿园的时侯老师还夸奖他乖不哭

不闹,不过时间久了老师就反应总是比同龄的孩子们慢上半拍,常常被遗忘,比如吃饭点名时,会发现他一个人

在一个角落玩积木,做游戏时跟不上节拍。集体排练节目时常在那不动,常被笑话是木头,呆子。李大海夫妻2

分析可能是三岁前与同龄时接触少了,因为村里没他的同龄人,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出去了。只有过年时才回

来,不过那年人的小孩都是十多岁了玩不了一起,李大海在同龄人中结婚晚,生孩子也玩,导致晓明没玩伴。

虽然小明没有被其他小朋友在肢体上有过伤害,不过还是渐渐的被孤立,老师也没法子,孩子多,老师少也照顾

不了他多少,幼儿园放学后,二口子也照顾不了李晓明多少,不过还是觉得自己儿子没小时侯活泛了,聊了几句

发现儿子说话也没问题,不结巴,表达意思还行,也就没怎么上心。有时儿子会说一些幼儿园的事,比如玩具被

别人小朋友抢走,其父母因为忙,估记没听清,也只随口回了句。“再重新找玩具玩就行了”

虽然察觉自己儿子可能笨,不过李大海也比较看得开,孩子健康就行,大不了以后干自己这个,虽然累点

生活也是能过下去的,王翠花虽然不满丈夫的想法,不过看自己儿子那木讷的样子也没了想法,就是发愁以后媳

妇不好找,自己也过了那个再生孩子的年龄了。

至于李晓明的爷爷奶奶,对于自己孙子的“笨拙”,他们总是以无限的宽容和理解去对待。在他们看来,每

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自家的孙子或许只是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光点,但谁又能预见未来呢?也许

就在某一天,那扇属于他的智慧之门就会豁然洞开,展现出他别样的天赋与才华。

与其他小朋友一样没事也会偷顺父母的手机。但与其他小孩热衷于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公主故事、炫酷拉

风的机甲变身不同,李晓明对手机上的吐纳、八段锦、太极养生等视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视频中那些古老

的养生术语对他来说还如同天书一般晦涩难懂,但他却仿佛被一股莫名的力量吸引着,全神贯注地跟随着视频中

的示范者,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那份专注与投入,仿佛在进行着一场只属于他的修行。其父母见状只是笑笑

看他没看乱七8糟的东西也就不太管他,只是叫他不要看太长,以免对眼睛不好。

小镇不大,消息总是传得飞快。李晓明对于太极养生的痴迷,很快就成了镇上大人小孩茶余饭后的谈资。大人

们带着几分戏谑,几分好奇地说:“这家伙,说不定将来会成为道士,或者是个武术高手呢!”孩子们则半信半

疑,有的更是心生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在这群孩子中,有几个对李晓明产生了崇拜之情,他们觉得李晓明是不是学到了点真本事,于是纷纷表示想

要跟他学太极。李晓明虽然性格内向,但看到有人愿意接近自己,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便欣然答应了。然而,好

景不长,一次意外让李晓明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那天,小胖,一个平日里就喜欢欺负弱小的孩子,不知是有

心还是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