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洒在舒欣略显疲惫的脸上,她轻轻叹了口气。
欣荣坊的生意越来越好,这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人手不足的问题却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舒欣揉了揉眉心,她知道仅靠她和妹妹们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但去哪里找合适的人呢?
她试探性地问过几个村里比较闲的妇人,可她们一听说是做香胰子和香膏,立刻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那玩意儿能挣几个钱?还不如在家绣花呢!”一个胖妇人撇了撇嘴,语气里满是不屑。
另一个妇人则担忧地说:“舒欣啊,你这生意做得这么红火,指不定哪天就垮了,我们还是稳妥点好。”
接连碰壁让舒欣有些灰心,但她并没有放弃。
她想起刘大娘曾经夸赞过她的香胰子,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刘大娘家。
刘大娘听了舒欣的难处,爽朗地笑了:“欣丫头,你这可是好事啊!我认识几个手脚麻利的媳妇子,保准能帮上你的忙。”
刘大娘的热心肠让舒欣看到了希望,她连忙请刘大娘帮忙引荐。
第二天,刘大娘就带着王大叔的媳妇、赵寡妇和另外两个年轻媳妇来到了欣荣坊。
她们都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手脚麻利,做事认真。
舒欣热情地接待了她们,详细地讲解了制作香胰子和香膏的流程。
几个媳妇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但看到舒欣和妹妹们干活的认真劲儿,也渐渐放开了手脚。
王大叔的媳妇力气大,负责搅拌原料;赵寡妇心灵手巧,负责包装;另外两个年轻媳妇则负责打下手。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原本堆积如山的订单很快就处理完了。
看着焕然一新的作坊,舒欣心中充满了感激。
她知道,有了这些村民的帮助,欣荣坊的生意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傍晚,舒欣将工钱一一发放到她们手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舒欣啊,你这活计可比绣花强多了,以后要是还缺人手,尽管来找我们!”王大叔的媳妇笑着说道。
送走她们后,舒欣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的繁星,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彩华,从西,斗画,”她转头看向妹妹们,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明天,我们去村口贴个告示……”
舒欣没有被之前的拒绝打倒,反而心中燃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她决定,与其低声下气地求人,不如光明正大地招募!
第二天一早,一张醒目的告示就贴在了村口的老槐树上:欣荣坊诚招帮工,工钱优厚,还有分红!
这告示一出,整个村子都炸开了锅。
有人嗤之以鼻:“就她那小作坊,还能发财不成?分红?怕不是想骗人!”尖酸刻薄的声音从人群中传出,正是舒菲非,她双手抱胸,一脸不屑。
舒欣冷冷地瞥了她一眼,没有理会,她相信,事实胜于雄辩。
刘大娘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欣丫头这孩子,我看着长大的,是个靠谱的!她做的香胰子,那叫一个香,肯定能把生意做大!”刘大娘中气十足的声音压过了周围的质疑,她一把拉住舒欣的手,坚定地说:“丫头,别怕,大娘支持你!”
有了刘大娘的带头,原本观望的村民们也开始动摇了。
王大叔挠了挠头,憨厚地说:“我媳妇儿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让她去试试也行。”赵寡妇也笑着说:“我针线活儿拿得出手,包装的事儿交给我准没错!”
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加入欣荣坊,舒欣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相信自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强忍着眼中的泪花,大声说道:“谢谢大家!我舒欣在这里保证,只要大家好好干,我绝对不会亏待大家!”
彩华激动地拉着村民们的手,热情得像一团燃烧的小火苗,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要一起努力把欣荣坊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从西和斗画也开心地围着村民们转,像两只快乐的小蜜蜂,帮着姐姐招呼大家。
欣荣坊的生意果然蒸蒸日上,舒欣研制的新品香胰子和香膏供不应求,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
姐妹几个和新来的帮工们忙得脚不沾地,作坊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香,甜蜜而温馨。
可是好景不长,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下却潜藏着危机。
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所需的原材料数量也大幅增加。
舒欣发现,最近有些常用材料的价格突然上涨,有些甚至翻了一倍。
“这茉莉花的价格怎么涨了这么多?”舒欣看着手中的账本,眉头紧锁。
“是啊,还有玫瑰花和檀香,也都贵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