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最具风骨的朝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1/2)

【盘点大明一十六帝,现在开始。】

【大明一朝传承两百七十六年,纵观华夏五千年,被后世评为最具风骨之朝代!】

【纵观明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

【更以不和亲、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祖训!】

朱元璋在见到天幕异动时便不由神色微动。

在天幕为盘点明朝做出序片评价时,更是忍不住猛地站起身,双眼放光,连声道:

“好!好!好!”

这一幕让马皇后与侍奉在侧的太子朱标皆不明所以,上前朝着朱元璋投出关切之色。

在天幕讲完序章后,朱元璋转过头望向马皇后与自己长子,神色激昂道:

“这上苍说这番话无比痛快!

标儿,去寻笔墨,给咱记下!

今后大明祖训中多加一条,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称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后世子孙凡在位者,胆敢违反此祖训者,天下得而诛之!”

朱标闻声顿时神色一震,一直担忧自家父皇精神问题的他,此刻听着朱元璋所言,也忍不住颤抖着喃喃重复那句话:

“不和亲……天子守国门……”

片刻后,朱标方才回过神来,急忙去寻笔墨纸张。

马皇后此刻也是颇为意动,试探出声道:

“陛下这是得苍天明示了?”

举办完立国大典又在紫金山上静候天幕变动一整日,朱元璋本来是又困又乏。

但在见到天幕上那烫金大字所书后,此时全然一副神采奕奕模样,龙颜大悦道:

“妹子!咱如今也算是天命所归,不仅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更有苍天眷顾,往后这天下必然繁荣昌盛,咱大明也会千秋万代传承下去!”

正值兴奋的朱元璋说到此处,却又不由神色一变,再度抬头望向天幕。

天幕明示,大明一朝仅传十六帝。

这让朱元璋顿感被浇了一桶凉水,面色转忧,迟迟不语。

此刻,泰山之上的秦始皇也得见天幕异动。

在看完序章后,顿时眉头紧皱。

嬴政十分不解,和亲纳贡?割地赔款?

六国寡人已然平了,何来这番说法?

简单沉思后,嬴政扭头望向一侧侍奉近前的李斯,沉声开口道:

“爱卿,如今寡人平定六国,天下一统。

北方蛮夷虽依仗骑兵难以剿灭,但草原物资匮乏,乃是苦寒之地,理应不成气候。

爱卿倒是说道说道,这天底下,何处还有外邦,可犯寡人大秦?”

李斯细细听着嬴政所言,也是不由微微皱眉,简单思虑片刻后急忙应声道:

“回陛下,如今天下平定,陛下又北修长城、南征百越,六国不存,西域虽有番邦。

却皆为弹丸之地,与我大秦之广袤相比。

有如萤火与皓月之分,理应不存在强悍外邦之说。”

嬴政闻言也是微微颔首,昔日赵国便与北方草原接壤。

仅凭赵国便可将匈奴打的节节败退,更遑论如今大一统的大秦?

须臾间,嬴政脑海中出现了另一个可能。

或许大秦灭亡于后世,而后世再度出现了一如春秋战国一般情形。

这也嬴政不由无奈长叹了一口气,同时心中又生出一丝不甘!

“李卿,文王拉车八百步,大周江山八百年!

你说朕的大秦,当有多少年国运?”

李斯闻声后没有丝毫犹豫与思虑,当即跪地出声:

“陛下功盖三皇五帝,创立大秦,大秦必将传承千世、万世,永垂不朽!”

嬴政望向跪地叩首的李斯,无奈摇了摇头,继而再度望向天幕。

另一时空,汉高祖刘邦此时已然垂垂老矣。

自五十四岁立国大汉起,这是刘邦在位的第八年。

感受到自己已然近乎油尽灯枯的刘邦,此刻正孤坐在皇宫禁苑内,仰头望向天幕,神色无悲无喜。

双眼浑浊的刘邦在看到大明祖训时,爬满皱纹的脸上神色异动。

旋即喃喃出声:

“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

好一个君王死社稷,好一个天子守国门……”

刘邦忧叹一声,目光不由自主投向北方。

汉高祖七年,也就是年前,他亲率大军征讨匈奴,却因白登之围,近乎陨落草原!

此刻这位开创大汉之帝王,这位风烛残年的老者,浑浊的双眼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2章 最具风骨的朝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