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章 近乎比肩唐宗宋祖?光幕对朱元璋的评价! (1/2)

李世民脸色微沉,颔首道:

“哪三条,细细说来。”

长孙无忌在打量一眼李世民神色后,接着咬牙回应道:

“回陛下,其一,需要中原王庭腐朽不堪,天灾人祸、内乱不止,正如昔日八王之乱。

其二,需要草原不逢天灾,多年风调雨顺,得以积蓄实力,扩张人口。

其三,更需要草原上诞生一个明主,不仅要整合各部,更要有着过人心智,否则即便入住中原,也无法得天命承继大统,更无力解决各地冲突、矛盾。”

长孙无忌一番分析让李世民十分认同。

草原蛮夷或许趁着汉人王朝腐朽之际,可凭蛮力打压,甚至人驻中原,大肆劫掠。

但却无法入主中原。

正如五胡乱华,草原各部难以统一,内部分化。

并且要入主中原建立王庭,更需要解决民族矛盾,还有解决民心。

这都需要无比苛刻的先天条件。

逐渐平息心中怒火的李世民此刻也忍不住开始构想,到底是怎样的人,才会带领草原蛮夷入主中原?

这位马背上的天子十分好奇,心中不断构思着那位创建元朝的君主。

并且眼中隐隐燃烧着战意。

他李世民更好奇,若是自己与这位元廷创建者同处一个时代,天下局势又当如何?

话分几头,各世皇帝皆在关注元廷与朱元璋出身时,天幕再一次流转。

【二十六岁这年,朱元璋屡立战功,于红巾军立足,得娶红巾军首领养女马氏。

后朱元璋脱离大部,寻求发展,得冯国用与李善长投奔,所率队伍不断壮大。

期间,麾下谋士为其提出了“广积粮,缓称王”策略,为朱元璋所率部队寻求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纵观朱元璋一生,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目标,征战十余年,开创大明帝国,其功绩流传千古,近乎比肩唐宗宋祖。】

【登基之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并创立内阁机制。

军事上,朱元璋收复了丢失数百年的幽云十六州。】

【并且在位期间,朱元璋严惩贪腐,勤于政务……】

天幕画面在介绍完朱元璋传奇一生,提及功过篇章时,将其功绩一一举例,言辞之间大为赞赏。

此刻朱元璋看到天幕种种,尚未提及过失,当即忍不住连声叫好!

马皇后与朱标皆十分诧异,将疑惑目光投向朱元璋。

这位太祖皇帝也将天幕评价如实告知二人。

一时间三人脸上皆满是笑意。

老朱更是大手一挥,笑道:

“咱始于微末,生于草莽。

自幼便见到了民间疾苦,如今立国大明,往后政令皆为民必然为民出发!

以后朝廷对官员俸禄,必须减少!

一旦发现贪官污吏,咱必然要挨个将其砍头……

不!砍头太过便宜这群狗贼,咱要将他们尽数剥皮宣草!让所有官吏提贪色变!”

马皇后与朱标闻言皆十分认同朱元璋说辞。

毕竟历朝历代,贪腐屡禁不止,更多时候官官相护,若无雷霆手段,只怕一切都会重演!

朱标更是点头道:

“儿臣认同父皇所论,针对贪腐官吏,若无雷霆手段,只怕难以杜绝。”

朱元璋见长子认同自己决策,也是不由大笑:

“好!届时贪污官吏不论多寡,即便是成千上万,咱也不怕刀会砍钝!

即便杀到奉天殿上血流成河也无所畏惧!

只要咱的大明繁荣昌盛,就不怕杀不绝贪官污吏!”

永乐年间,看着天幕诉说着太祖皇帝朱元璋传奇一生,以及政务成就,朱棣神色无比平静。

心中则在默念:

既然说完功绩,只怕当要评判父皇污点了。

心念至此,朱棣看着天幕自语出声:

“轮到朕时,是先评判功绩,抑或是先提及罪状?”

说罢,朱棣看向一旁子孙三人,满是沧桑的双眼中闪过一抹厉色:

“你们可知朕在此一直看着天幕为何?”

……

大唐长安,武德年间。

李渊同样关注着天幕的变化。

在看到天幕之上评价朱元璋“近乎比肩唐宗宋祖”时,李渊忍不住心头一震,旋即大笑出声!

比肩唐宗宋祖?

这宋祖李渊自然不认识,不过也猜得到是后世之君。

至于这唐宗,李渊想当然认为是李建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5章 近乎比肩唐宗宋祖?光幕对朱元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