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9 可惜 ,未来继位的并不是一位明君 (1/2)

看着这一条条新的文字浮现在光幕上,文武百官、秦始皇、扶苏的心中发颤。

秦始皇嬴政望着远方的天际,心绪如乱麻般紊乱。

他回想起大秦的南征北战,那是为了实现他心中的伟大抱负——扩大秦国疆土,让大秦帝国成为天下的霸主,永绝外族入侵之患。

他下令让骁勇的将领带着秦军,驰骋在广袤的大地上,每一场胜利都让他感受到无比的自豪。

他坚信,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让秦朝变得更加强大,才能让百姓们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度里。

然而,当他的目光转向那一项项大兴土木的工程时,心中却涌起了一丝愧疚。

他知道,阿房宫的壮丽、长城的雄伟,这些都是他的个人喜好的体现。

他渴望留下千古传颂的功绩,渴望让后人记住他的伟大。

但他也明白,这些工程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他们被迫离开家园,投身于繁重的劳役之中,承受着无尽的苦难。

如今,当他了解到秦朝所面临的各种危机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困惑和痛苦。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吗?

他的伟大目标真的值得让百姓们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吗?

嬴政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迷茫,他从未如此怀疑过自己。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决策都是为了秦朝的未来,为了百姓的幸福。

但现在看来,他的行为却可能成为秦朝灭亡的导火索。

他缓缓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他必须面对现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要努力挽救秦朝的命运,让自己的帝国继续繁荣昌盛下去。

嬴政再次睁开眼睛,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坚定的光芒。

他决定,要采取措施减轻百姓的负担,要调整政策,让秦朝走上一条更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光幕上坦然的呈现出秦始皇的苛责政策,宫殿中,气氛凝重而压抑。

尉缭、李斯、王翦等人站在一旁,神色复杂,心中思绪万千。

尉缭微微低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他作为秦国的重要谋士,早已清楚这些连年征战和大兴土木之事对于秦朝的危害,他看着百姓们在战争和劳役中苦苦挣扎,心中充满了不忍。

然而,皇权至高无上,他深知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不敢轻易说出心中的担忧。

他只能默默地在心中祈祷,希望秦始皇能够早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做出正确的决策。

李斯紧抿着嘴唇,心中同样充满了矛盾。

他明白秦朝目前面临的危机,但他也深知秦始皇的脾气和性格。

秦始皇一心追求伟大的目标,对于自己的决策坚信不疑,在这种情况下,李斯不敢贸然进言,生怕触怒龙颜,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他只能在处理政务时,尽量采取一些温和的措施,缓解百姓的痛苦,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王翦身披铠甲,面容坚毅。他作为秦国的名将,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他也清楚战争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

他看着自己手下的士兵们疲惫不堪,心中充满了愧疚。

但他作为臣子,只能服从皇帝的命令,继续为秦朝的征战而努力。

他知道,皇权至高无上,自己的意见很难被采纳,只能在心中默默期盼着秦朝能够度过这次危机。

他们三人心中都清楚这些事情对于秦朝的危害,但在皇权的威压下,他们始终不敢说出口。

他们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担忧着秦朝的未来,希望有一天秦始皇能够幡然醒悟,采取措施挽救这个陷入危机的帝国。

扶苏站在朝堂上,望着天空中那若隐若现的神秘光幕,心中感慨万千。

他回想起那些因为反对父皇的决策而引发的争吵,如今看来,自己当时的坚持是正确的。

他深知连年征战和大兴土木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苦难,那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无数生命的消逝。

他曾勇敢地站在父皇面前,言辞恳切地表达自己对百姓的怜悯,对战争和劳役的担忧。

然而,那时的父皇被伟大的目标蒙蔽了双眼,听不进他的劝告,父子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而生。

现在,当他看到秦朝所面临的种种危机,那些潜在的覆灭因素如同沉重的乌云笼罩在心头。

他明白,自己的反对并非出于忤逆,而是真正为了秦朝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福祉。

扶苏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与自责。

坚定的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持,自责的是自己未能更有效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