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也非常了解主公曹操,
所以他能够深得曹操信任,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
唯独郭嘉和曹操关系最为亲密,犹如朋友一般。
平时,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
在严格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
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
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
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
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
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的生活作风喝彩。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
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
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
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打算在平定天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日后,赤壁大战惨败于周瑜之后。
回到老巢之后的曹操,终于丢弃了强悍的外表。
他大哭起了郭嘉,道:“哀哉奉孝,悲哉奉孝,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一辈子,曹操曾经三次评价郭嘉。
也曾三哭郭嘉。
曹操第一次评价郭嘉,是在跟郭嘉长谈后。
那时的曹操,名义上还是袁绍的小弟。
但哪料却“面试”完郭嘉后,
曹操兴奋无比,难以自我控制。
甚至开口大喜,大叫:“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倘若说曹操如虎,那么显然在曹操眼中,郭嘉就成了他的双翅!
第一次哭郭嘉是在建安12年,
曹操率兵征讨乌丸,
郭嘉随军出征,征讨乌丸的过程是艰辛的,
黄沙漫漫,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
连打惯了仗的曹操内心也有些动摇,起了班师回朝的念头,
于是他派人前去询问郭嘉是否可以回军。
当时的郭嘉因为水土不服病倒在了马车上,
曹操得知消息之后非常伤心,他说:“我想要平定沙漠地区,
却没想到让郭嘉承受了远途跋涉的艰辛,
以至于因此染病在床,我心里十分不安。”
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曹操二次评价和哭郭嘉,是在他依照郭嘉的计谋荡平辽东后,
却得知郭嘉病死在了柳城,
曹操悲痛欲绝亲撰祭文,并且痛哭。
其中最关键的是这句:“奉孝乃知孤者也。
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恐怕这时的曹操,是站在“人生知己”的角度上去哀悼郭嘉。
还没有意识到,郭嘉的去世,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损失。
所以当赤壁大败后,曹操的这第三句评价和哭泣,
显然是他意识到了:
自己的双翅已折,再也无法“扶摇万里,藐视群雄”了。
失去了郭嘉绝代智谋的曹操,从此不再是那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奸雄。
而锋芒不如之前了。
而画面也就在曹操的第三次对郭嘉痛哭中,彻底终结了!!
画面就此一黑。
而郭嘉传奇一生也便是如此终结了。
他算无遗策,帮助曹操扫平群雄,击败异族,完成统一北方大业。
也因为自己的放荡不羁,英年早逝,不过死的时候,三十八岁,
若是一颗流星划过了大汉天空,但是也留下自己璀璨光芒。
在画面之上,很快,
金色的大字,
也迅速浮现。
【神谋榜单20名,郭嘉郭奉孝。
上榜理由,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在曹操的帐下,郭嘉可谓是屡献奇谋,为曹操统一华夏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唯一可惜,在曹操征伐乌丸的时候,郭嘉病逝。
死的时候年仅三十八岁。
后有人说,若不是郭嘉早死,根本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之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