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章 连出妙策 (1/2)

刘备也是很奇怪。

为什么刘裕不用汉当国号。

等到刘裕兵临潼关时,

明元帝又问计于崔浩,

崔浩回复说:“过去姚兴好虚名,而无实用。

其子姚泓又生病,众叛亲离。

刘裕乘人之危,兵精将勇,

以臣看来,胜利在握。”

拓跋嗣问:“刘裕军事才能与慕容垂相比如何?”

崔浩说:“刘裕更强。”

明元帝问:“你说说怎么个强法?”

崔浩说:“慕容垂借父祖二世为君的资本,出生时便已尊贵,

同类归之,就如夜蛾赴火,稍加努力,便足立功。

刘裕则从寒微丛中挺拔而出,没有一尺土地作为资本,

没有一卒可供调用,他奋臂大呼而剿灭桓玄,

北擒慕容超,南摧卢循等,篡夺晋权,遂执国政。

刘裕如果平定姚泓回来,必定取代其主,

这是必然的事情。

秦地戎夷之人混杂并居,乃虎狼之国,

刘裕也不能好好守住它。

风俗不同,人情难变,想在三秦之地行荆扬教化,

就如无翼而想飞,无足而欲走,是不可能的。

如留兵守之,必然是给敌人帮忙。

孔子说:善人治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

现在秦人难制,一、二年间哪能是刘裕做得到的呢?

我们暂时可治戎束甲,息民守境,以待其归,

秦地终当为我国所有。我们尽可坐而待之。”

明元帝说:“刘裕已经入关,不能进退,

我派精锐骑兵南袭彭城、寿春,刘裕哪里能自立?”

崔浩说:“现在西北二寇未灭,陛下不可亲自率领六军出征。

兵众虽盛,而将领之中却无韩信、白起。

长孙嵩有治国之才,而没有进取之能,不是刘裕的对手。

臣认为待之不晚。”

明元帝笑着说:“你思量的我已知道了。

而日后一切果然也和他想的一般。

到了泰常三年

彗星出天河口,进入太微,经过北斗,

中间通过紫微,侵犯天枢,前后八十多天,至汉而灭。

拓跋嗣又召诸儒术士问道:“而今天下未统一,四方对峙,

灾兆之应,将在哪个国家?

朕很是害怕,大家尽量说来,

不要隐瞒什么。”

众人都推举崔浩应对。

崔浩说:“古人有言,大凡灾异的产生,都是由人而起。

人若没有过失,妖异之象不会出现。

所以人失于下,则灾变见于上,天事恒象,百代不改。

《汉书》记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正与今天相同。

国家之中主尊臣卑,上下有序,百民没有异心。

只有僭晋卑陋削小,主弱臣强,累世遭到欺凌,

故而桓玄逼夺,刘裕握权。

彗孛,为恶气所生,是应僭晋将灭而刘裕篡权的征兆。”

众人无人能说出与崔浩不同的话来。

明元帝深信不疑。

后来,刘裕果然废了司马德文,自立为帝。

北魏南部的镇将奉上刘裕改元赦书。

当时,明元帝正在东南舄卤池射鸟,

听说这事后,驰马召崔浩,对他说:“往年你说彗星的卜占应验了,朕今天才信天道。”

崔宏病重,崔浩剪指甲截发,

晚上在庭院中仰祈北斗,为父亲请寿,请求以身代父,

叩头叩得流血。

一年多都不停息,家里还几乎没人知道。

等到崔宏逝世,守丧尽节尽礼,时人都很称道他。

崔浩袭爵白马公。

朝廷礼仪、优文策诏、军国书记,全是崔浩负责。

崔浩能为杂说议论,并不擅长写文章,

而只是留心于制度、科律以及经术的言辞。

制作家祭办法,排列五宗次序,制定蒸尝之礼,丰俭之节,

义理明白可观。生性不好老、庄之书,

每次读不过数十行,就丢了,

他还说:“这些矫饰诬妄的论述,不近人情,必定不是老子所写的。

老聃演习礼义,仲尼师从他,哪里会著败坏礼法之书,以乱先王之教呢?

这一些东西不可在王庭中宣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