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章 到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 (1/2)

刘备安定民心,

颁布安民告示。

刘泌原籍长沙,同样是汉室宗亲,

遂邀玄德至府邸设宴款待。

席间,一位英姿飒爽的青年侍立一侧,

引起刘玄德的注意。

刘备询问刘泌后得知:“此乃我外甥寇封,出身罗侯寇氏,因其双亲早逝,故寄居于我膝下。”

刘备欣赏寇封,

而且此刻刘禅还没有出生,

而且刘备多年都是没有生下来孩子。

自然他害怕自己日后无儿子。

决定将其收为义子。

刘泌欣然同意,安排寇封认玄德为父,并改名为刘封。

刘备将其带回府邸,又命刘封尊关公、翼德为叔父。

关公提出疑虑:“兄长已有亲子,

何须再收养他人之子,恐生祸端。”

刘备则坚信:“我视他如同亲子,

他必会视我如亲父,何来祸乱之说?”

而在另一边,曹仁在樊城遭受惨败,

狼狈逃回许都后,立即向曹操报告战况。

曹操听闻刘备帐下有高人辅佐,心中暗生忌惮。

“虽战事瞬息万变,胜负难料,

但不知究竟是何人在为刘备出谋划策?”

曹仁告知乃单福所为。

曹操追问:“单福是何来历?”

心中疑窦丛生。

经派人查探,曹操逐渐揭开了徐庶的真实身份,

并意外发现徐庶的母亲恰好在他的领地治下。

于是,曹操派人将徐庶的母亲扣押,

并伪造一封徐母的书信

声称唯有徐庶归顺,其母方能活命,否则性命堪忧。

徐庶为人至孝,得知此事后心绪大乱,

面对手中伪造的家书,泪如泉涌,悲伤至极。

无奈之下,徐庶只好携信面见刘备,

泣不成声道:“蒙主公垂青,委以重任,

奈何家母不幸落入曹贼之手,囚禁于许昌。

若我不去,家母必遭杀害。

为救母亲,我不得不暂投曹营。”

刘备闻讯痛哭,深知刚得一贤士又要离别,

不禁感慨:“元直孝心可鉴,此乃人子之责,岂能不去?

元直勿牵挂于我,先去救母,他日我必设法救你脱身。”

徐庶深受感动,向刘备深施一礼,

含泪回望刘备一眼,长叹一声,转身欲离去。

刘备恳求道:“元直能否再停留一宿,明日我设宴为你践行?”

徐庶感念刘备厚恩,对此小小请求自然答应。

次日,刘备设宴为徐庶送行,

席间,徐庶看着满桌美食,泪流满面:

“如今家母遭难,即使珍馐美酒亦无法下咽。”

刘备同样哀伤:“我知先生将离我而去,犹如失掉了左膀右臂,

即便山珍海味摆在我面前,

我吃下去,亦无滋味可言啊。”

终于,

因为自己的母亲。

作为至孝顺的徐庶忍痛告别刘备,为救母前往曹营。

临行前,他推荐了另一位谋士诸葛亮给刘备。诸葛亮乃徐庶挚友,智慧卓绝。

画面中,徐庶对刘备介绍道:

“诸葛孔明乃卧龙也,才智不在鄙人之下,足以替代我在您身边效力。

请问主公是否愿意一见?”

刘备点头回应:“可请他同来,我要亲自接见。”

徐庶又道:“孔明此人需主公屈尊亲迎,不可使其受辱。”

最终,在徐庶的推荐下,

刘备历经曲折找到了诸葛亮替代徐庶的位置。

而徐庶则为了母亲,与刘备洒泪作别,投身曹营,

他的同乡好友石韬也随之前往。

到达曹营后,徐庶恪守对刘备的承诺,终身未为曹操献一策一计。

直至黄初四年,徐庶在魏国担任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职务。

太和二年,诸葛亮挥师北伐,

得知徐庶与石韬官位并不显赫,不由得叹息:

“元直之智谋,世上罕有匹敌者,竟仅至此等官阶?

莫非魏国谋士众多,以致未能重用徐庶、石韬二人乎?”

时光荏苒,

青龙元年

徐庶在魏国抑郁而终,

病逝于任上,其碑文留存于彭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21章 到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