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分头行动•内(上) (2/3)

百两白银对于中书院来说杯水车薪;锦缎也是最普通和常见的白缎锦,通常用来制作学士服,十匹还不足以给所有学士都更换一套。所以对蒙绪来说,这些银两织物不过是挂着赏赐的名头打发中书院而已……

但是薄归薄,太子的恩赏还是得领的,蒙绪只能带头谢恩,率众恭送太子出院。看着太子和随从们离开,他听到黎平之在一旁嘀咕:“话说的冠冕堂皇,赏的却真是小家子气……”这话倒是引起了蒙绪的共情,自己大费周章的准备,换来的却是一份可有可无的赏赐,备受挫折!

蒙绪的情绪变化,对尚在淮陵驿站补眠的陈宥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突然产生的共情,增加了黎平之所告之状的分量,蒙绪已动了追究陈宥私自出院的念头;而领赏后低落的心情,蒙绪不便在婠㜳面前显露,亦只能迁怒于陈宥!

乾陵阁与龙渊阁在宫城内,以中正大殿为轴,分设于左右两侧,由于文武属性不同,若无特别事务,两阁基本很少互相走动,而婠㜳从“文仕给养池”以低微的身份造访龙渊阁,更是史无前例!她乘坐的步辇在龙渊阁门口停下,太子的御轿也随后跟了上来。

龙渊阁门口由阁内的铁牌校卫轮流值守,看到太子驾到,守卫左手持械,右手握拳平抬至胸口,行阁礼以示欢迎。主司郎中及参军均在廊下恭迎,为太子开道引路。

宽阔的校场上,来自不同州郡的校卫们正各展所长,或自行操练,或训练着御林军。短兵格斗,长兵穿刺,盾阵切换,弓弩射击,都在各自的区域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主司郎中将太子一行引到一座高台前:“臣观殿下对阁内的训练兴趣盎然,不妨请殿下上检阅台细细观详,臣等在台下等候。”太子也并不推辞,让左右随主司郎中留下一并等候,便开始登上高台。没走出两步,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对着等候的人群说:“婠㜳何在?随小王上来,一起看看想见你的人!”

婠㜳还在怀疑是不是环境太嘈杂以至于自己听错了太子的话,就见身边的人主动为她让出一条通向检阅台的路来,这感觉跟昨日在兵部送交公函时如出一辙!她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太子上了检阅台。

太子与婠㜳在台边的护栏处站定。虽然气氛令婠㜳有些尴尬,但高处的视野确实开阔,盾阵演变的形状也看得一清二楚。太子见婠㜳看得出神,便用肘戳了戳她,指着右前方的强弓阵说:“你看这个督练弓术的校卫。”

说时迟那时快,婠㜳刚看向太子手指的方向,就发现强弓阵中的督练之人目标一转,双臂开弓,一支离弦之箭径直冲检阅台射来!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光天化日,众目睽睽,竟有人堂而皇之的射杀太子?!婠㜳来不及细想,下意识的喊道:“殿下当心!”伸手阻拦并欲上前挡住太子,不料却被太子牢牢抓住了伸出的手臂!她疑惑的看向太子,发现太子脸上竟挂着云淡风轻的笑意。这一晃神间,箭簇“噗”的一声牢牢扎在了离两人约半丈远的护栏上。

台下众人笑成一片,太子也松开了婠㜳的手臂。回想起主司郎中将太子带到检阅台,太子叫上自己一起登台观摩,并且在太子的引导下发现有人“行刺”,步步为局,环环相扣,婠㜳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一计,气氛也由刚才的尴尬变成了窘迫。

“婠学士不必惊慌,小王也是受人所托,配合走个过场而已,”太子笑着对窘迫的婠㜳说,“这位是龙渊阁金牌校卫潘岳,兵部公文中的策论就是出自他手。不出小王所料,在得知中书院的点评后,他果然提出要会一会你,于是小王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太子向婠㜳介绍着从强弓阵中跑过来的放箭之人。

潘岳带着三个人从检阅台的另一侧跑了上来,径直来到两人面前:“微臣参见殿下,让殿下受惊了,这位可是殿下提到的中书院学士?”

太子笑着点点头,然后退开好几步。吃过亏的婠㜳这次留意到了太子的不寻常举动,警惕地盯着潘岳的下一步动作。

“小小中书院,竟敢班门弄斧,在龙渊阁面前妄谈练兵之道,鄙人今天就用龙渊阁的方式,给你点儿教训!”潘岳确认了婠㜳的身份后,恶狠狠地冲她说道。

婠㜳的脾气“蹭”地就上来了!潘岳让她在众人面前窘相毕露,还当着太子的面对她恶语相向,这个气,受不起!“在下倒是想看看龙渊阁有什么能耐给我长点儿教训?”婠㜳毫不示弱的顶了回去。

潘岳昨日听说一位女学士对他的策论评论了一番,甚有见地,意欲结识,却又不知如何开腔,正巧听闻太子欲突巡中书院,遂面见太子,请求太子助其一臂之力。太子豁达,一时兴起,便与潘岳如此这般的筹划了一番,一步步地把婠㜳带进了套里。按照太子预定的计划,中书院学士乃文弱书生,不经吓,潘岳放出一段狠话唬住之后,再说些软话,放低身段,不仅能相互结识,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太子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眼前这位身形修长,外表清丽的女学士身上,突然迸发而出的强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