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良师益友(下) (2/3)

会就吃掉了三碗饭,沾了一嘴油。直到打起了饱嗝,陈宥才意识到失态,不好意思的摸摸头,直夸菜品好味道,吃得好饱。

婠㜳把酸枣糕往陈宥面前推了推,并给他倒上一杯清酒:“吃块酸枣糕解解腻,辅茶辅酒,另有一番滋味。”陈宥夹起一块放在嘴里细嚼,再抿上一口清酒,顿觉喉咙里的油腥似被一股酸甜清爽的泉水给化开,柔和地落入腹中,不自觉的又打出个饱嗝来。

酒足饭饱,天色渐暗,婠㜳结完账,与陈宥徐步返院。

金秋十月,气温随着天色渐降,变得凉爽宜人,两人一路有说有笑的走着。经过一日短暂的接触,两人已对对方有了初步的了解:婠㜳欣赏陈宥的一点就透,机敏睿智;陈宥钦佩婠㜳的文武双全,倾囊相助;彷如良师益友,相得益彰。

更难得的是,两人年纪相仿,出身相似,非王公权贵,又同守齐家治国之心,志同道合,甚是投缘。

不觉间,两人已行至中书院附近街巷,夜幕下依稀可见中书院的围墙和篱笆,对味道甚为敏感的陈宥吸吸鼻子,在清凉的晚风中嗅到了一股肉汤的鲜香。

“唔,好香的肉汤……”陈宥小声嘀咕了一句。

“什么?”婠㜳一脸疑问,“晚膳没有吃饱?”

“吃饱了,只是这汤味鲜香,你没有闻到吗?”

“没有……”婠㜳深吸了一口气,随即表示否定,“现在已在中书院附近了,返院也无事,不如你带我去找找这鲜香的肉汤?”婠㜳对陈宥的嗅觉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陈宥没有言语,闭目感受了一下风向,便迎着风往前走去。

在街巷中穿行,陈宥可以嗅出这股鲜香越来越浓郁,甚至伴有些羊膻味,他就知道离目标已经很近了。果然,在绕过一排民宅后,一面红底黑字的招牌旗出现在两人眼前,通过宅内透出的光亮,旗上“羊肉汤”三字清晰可辨。

“就是这了。”陈宥很笃定地对婠㜳说,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宅前。

宅内前院一侧,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正手握一柄铁勺,轮番翻搅着面前两口大锅里的肉汤,阵阵热气从锅中腾腾而起,消隐在空中,随着夜风飘散而去。院内零星分布着些人,或蹲或坐,像是食客,都专注的捧着碗在吃肉喝汤。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端着碗在食客间穿梭,清凉的晚风也拂不去她额头上因为忙碌而渗出的汗珠。她抬眼看到门口的陈宥和婠㜳,急匆匆的上前来招呼:“客人来碗羊肉汤吗?祛寒除湿,浓郁鲜香,我爹的拿手好菜!”五官标致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

陈宥看看身边的婠㜳,发现婠㜳也在看着他。“喝一碗呗?”婠㜳抢先发话,这会儿她对陈宥这狗一样的嗅觉佩服得五体投地。

“两碗净汤,一碗萝卜羊肉。”陈宥按大锅边上的水牌点下了单。

“好嘞,客人稍等,马上就到。”姑娘迎进两人,借着光,她认出了婠㜳的学士服,“两位是中书院的学士吧,不瞒两位,屋后隔条巷子就是中书院的后院,今天还有位学士过来光顾,也算熟客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宥和婠㜳对视了一眼,同时想到了偷溜出院的黎平之。

“姑娘眼神不错,我们确实是中书院的学士,今天来过的不知是哪位同僚?”婠㜳顺着姑娘的话问到。

“我不知道他如何称呼,看年纪似有不惑了,身形微胖,隔三差五就会来光顾生意,与我爹可聊得来了。”

陈宥和婠㜳又对视了一眼,肯定了姑娘口中提到的学士就是黎平之。

“羊肉西施,过来结账了!”一个食客喊道。

“来了!”姑娘边应声边小跑而去。

“羊肉西施?”陈宥掩面窃笑。

“很恰当啊,我觉得配得上。”婠㜳也以笑回应。

“那你可是学士西施了。”陈宥笑得更厉害了。

婠㜳没有接话,白了陈宥一眼。陈宥自觉失礼,收住了笑。

不一会功夫,羊肉西施就把汤和肉端到了两人面前,陈宥迫不及待的捧起汤正欲品尝,只听婠㜳叫住了羊肉西施:“姑娘怎么称呼?该不会真的叫西施吧?”

羊肉西施脸微微一红:“小女姓张,‘羊肉西施’是客人们起哄瞎叫的,不是本名。”

陈宥捧着碗发出“嘶嘶”的声音,不知道是在偷笑还是被烫着了。

张家姑娘的汤确实好喝,萝卜羊肉也炖得相当入味软烂,不失为寒凉季节的滋补佳品。陈宥放下碗对婠㜳说:“不久就入冬了,这口羊肉汤应对陵安的湿冷天气最好不过了。”便欲起身结账。婠㜳似乎早有准备,一把按住陈宥,扭头喊道:“张家姑娘,结账!”

出得张宅,陈宥还想穿过巷子去看看后院的篱笆,以黎平之的身形要穿越篱笆,应该有个不小的豁口,直接从篱笆穿过去就能返回中书院了。这个想法被婠㜳制止了,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