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 低调的高手 (2/3)

密林人,死为密林鬼。这也许就是古潭部落传承的血脉荣耀,亦是孟青池坚拒联姻的原始动力。

婠㜳此番思考剖析得颇为深层,乃至半晌没有反应,因而孟青池认定婠㜳有他想要的答案:“姑娘何不告知孟某,也算行善积德,了却孟某一桩心事?!”

“……”在孟青池的再次追问下,婠㜳的话本已到嘴边,却突然悟到了什么,硬生生又咽了回去。

按照孟青池的理论,引发命案的直接“施暴者”,陈宥不正是其中之一吗!?

“……晚辈不明白,孟堂主为何纠结于此?在晚辈看来,崔挽风既已认罪伏法,其便是罪魁祸首,王上依照法度严加惩戒,并派我二人前来,皆为体察贵堂愁绪,彰显国主气度;孟堂主何不趁此机会,提请诉求,以弥补贵堂之失?”婠㜳自然不能被孟青池带入节奏,否则会变相出卖陈宥,给他带来无妄之灾。于是她把观点拔高,试图让孟青池吐露诉求,便于把矛盾转接回木已成舟的崔挽风身上。

“本堂的诉求,便是请姑娘告知,何人引发了冲突,酿成了命案。”先前阵脚稳固的婠㜳,竟在被问及直接施暴者后,显出犹疑和回避之态!此反应更令孟青池坚信,婠㜳定有其探求的答案,于是他紧紧抓住这难得的破绽,欲大举反攻,一招制胜。

“两军”陷入角力之势。在旁观者潘岳看来,原本占据优势的婠㜳“军阵”,在稳固地化解了孟青池“军阵”的反攻之后,竟意外露了个破绽,导致优势尽失,甚至有翻盘之虞!是他该出手相助的时候了。

“孟堂主,”潘岳的介入,中断了婠㜳和孟青池的角力,“鄙人赞同同僚的观点。对于贵堂之失,鄙人深表痛惜。崔挽风之罪,白纸黑字记于刑部卷宗之内,其非法提供蜡毒,乃是贵堂斥候殒命的主因;至于堂主欲深究的次因,并未载于卷宗或通报之内,我二人断不可随口胡诌,否则会有欺瞒误导之嫌,于贵堂无益。”

潘岳的切入点较婠㜳恰当了许多,孟青池脸上神色稍有松动:“你所谓的主因次因,卷宗记录,不过是官府朝廷安民的手段而已。当日崔挽风人在堂内,我族人在知晓蜡毒效用的情况下,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服用,定是迫于外力,不得已而为之!”

“鄙人认为,案件通报中已做出了说明——那日在淮陵驿站,有身份不明人士在驿馆内行凶杀人,驿站守备营关闭驿站排查,终将行凶者缉拿。行凶者被缉拿后,服毒自尽,未曾招供行凶动机……”潘岳背诵了一段案件通报中的描述,“驿站守备营按律缉凶,不知是否属于孟堂主所谓的‘引发冲突’?”

潘岳一出手,再次压制住了孟青池。

“哼……就凭驿站的巡防营……”孟青池露出明显的不屑,可是言辞上并未挑明。

婠㜳知道孟青池的不屑源自哪里。在杊陵驿站的后巷,她亲眼见识过驿站巡防营的应变能力和行事风格;她尚且不敢恭维,更别提孟青池这类江湖人士了。

“莫非孟堂主认为,驿站巡防营都是些老弱病残,无能之辈?又或是孟堂主对斥候们的身手相当自信,认为行事隐秘,不会被巡防营发现?”潘岳两个反问,明显有坑,就看孟青池跳是不跳了。

“孟某可没这么说,毕竟比起京城王宫的御林,驿站巡防营还是稍逊一筹的。”孟青池没有接茬跳进潘岳的坑里,而是迂回应对。凭借他的经验和敏锐,潘岳及时出手为婠㜳解围,定是替她掩护着什么,在二人的攻守同盟下,他是得不到想要的答案的。

岂料潘岳的介入并非单纯的掩护,而是发难:“提起驿站巡防营,鄙人倒是想起一事来,”潘岳的目光从孟青池处移开,落到了杜奕恒身上,“孟堂主身边,近日可有族人受伤?”

这个突然跳脱的大转折,令孟青池和一旁坐立不安的杜奕恒为之一震,尤其是杜奕恒,心都随之提到了嗓子眼。

“阁下何来此问?”孟青池嘴上装糊涂,心里却在想:这后生功夫身手了得,战术进退自如,处事周全缜密,极其不好应付;中原陵州这些年,竟培养出此等人才,各项实力远强于当年巅峰时的自己!回看密林一族,尤其是巡林堂苦守血脉一支,纵使自己潜心经营,韬光养晦,也无法避免人才和实力日渐下滑的趋势,如此发展,密林血脉荣耀将难以延续!

难道……岳丈当年同意联姻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吗?!孟青池不禁牙根一痒……

“鄙人途经杊陵驿站时,曾查获一批禁药烈阳散,兜售的商贩自称禁药出自贵堂,不知孟堂主可知此事?”

“烈阳散乃是旧时烈阳部落的秘药,除异之战期间才在各密林部落流传,但随着后来烈阳部落的分崩离析,该药的配方已不知所踪。近些年本堂倒是听说江湖上开始有人四处兜售该药,还煞有介事地宣称该药出自本堂,若论此情,本堂知晓;若论阁下在杊陵驿站查获的烈阳散源自何处,那请恕本堂并不知情。”孟青池恐潘岳有诈,给了个模糊的回答。

“烈阳散药性霸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