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泰州旁边。”
“哦。”
赵新往边上走了两步,掏出烟递了一根给吴思宇,对方摇了摇头。赵新于是自己点上,抽了两口后,长叹道:“真特么造孽啊!”
过了一会儿,刘胜、王远方带着换了身衣服的鲁寿山过来了,后面还跟着利吉。
赵新买的这批衣服大部分都是小号的,结果利吉找了好半天,才给他找到一身中号的;然后又给他找了双大号的鞋,换掉了原本那双用破布条和乌拉草捆绑的单鞋。
换了一身暖和衣服的鲁寿山,心里已经踏实了不少。在他眼中,哪有官兵会让抓获的逃奴吃饱喝足,还给换身既新又暖的衣服呢。
“老乡,吃饱了?”吴思宇看着走近的鲁寿山,笑着问道。
赵新也转身微笑着看向对方。
鲁寿山刚才跑回营地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带他回来的那六个人都走到赵新身前说了些什么。他觉得眼前这位就是这里的大头领了。
“小人替两位少爷和我兄弟,多谢各位老爷搭救之恩。”鲁寿山“噗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一边磕头,一边说着。
“老乡你这是干啥。”赵新和刘胜离鲁寿山最近,两人一起将他搀了起来。赵新又弯腰在鲁寿山新换的裤子上拍了拍土。
“你也别踅摸了。两个孩子都睡着了。大的已经吃过药,一会儿烧就退了。小的吃饱了,跟大的睡一块儿呢。”赵新看鲁寿山探着脑袋向自己身后望着,就连忙解释道。
“老爷,您是旗人?”鲁寿山睁大了眼睛,呆呆的看着赵新。
“啊?”赵新愣住了。
“你这一口官话,说的比都统大人都好,我原来在京城时,见到的官差和大人们,就是,就是……”鲁寿山说着说着,声音就越来越低。
话说赵新他们这七个现代人里,只有赵新是纯京城人。
刘胜虽然家也是京城的,可是他们家是刘胜小时候从外地迁来的。又加上刘胜高中毕业就参军去了,退伍后也工作在外地。所以刘胜说话的口音,听上去并不像京城人。
“老子什么时候成旗人了?”赵新揉着自己的眉心,十分郁闷。
从雍正七年开始,那些被流放到吉林乌拉、宁古塔、伯都讷、三姓、黑龙江的犯人从一侧脸颊刺字改为两侧脸颊刺字。之所以有这一改变是因为以前只是在流人的左脸上刺刻罪名,同时因为东北气候寒冷,生存艰难,导致大批流人逃跑。而这些人在被抓获的时候,因为脸上只有罪名,很难分辨是从哪逃出来的。于是经雍正准许,从此流放东北的犯人都是左脸刺上罪名,右脸刺上发配之地,而且还是满汉文合璧。这样就算是跑了被抓住,也能马上确认流人是从哪跑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