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章 扯淡的武士道 (2/3)

其是到了江户时代以后(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有两个人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演变。这就是山鹿素行和山本常朝。

山鹿素行这一派的代表著作是《山鹿语类》。其理论是通过儒教思想谋求武士存在的根据,利用儒教的君子形象把武士改造成为“士君子”的新形象,即兵儒一致。

山鹿素行的观点认为,为成功达到尽忠的目的,就要深思熟虑,仔细谋划,坚强忍耐,运用兵学,纵使武士自己被活捉也不能轻易放弃生命。直到成功实现尽忠的目的。

而山本常朝这一派的代表著作则是《叶隐闻书》。通过深刻地揭示武士道的生死观,来表明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这一派的士道论被称为“武士道的本流”。

但是,山本常朝这一派所赞美的“死的精神准备”却与山鹿素行的主张完全相反。这种所谓“死的精神准备”也被称为“死狂精神”。他把这种“死狂精神”叫做“不顾前后的莽撞”,在他看来这种“莽撞”才是武士本质的生存之道;所谓“不念胜负,无二无三一念狂死”,从一开始就奔着死亡冲锋。

其实上述两派的出发点是相同的,为君主尽忠就是武士道对于“忠”的思想的体现,但是,由“忠”的思想引发的对“死”的态度却相去甚远。

好吧,以上都是理论化的东西,而实际上,很多武士为了忠义而赴死的说法都是扯淡。好好活着不香吗?

就好比发生在八十多年前的“元禄赤穗事件”,也就是那个被影视剧拍了一百八十遍的“忠臣藏事件”里,那些武士一开始的目的根本不是死。

参与行动的赤穗藩四十七个藩士除了领头的大石内藏助是家老,其他人大都是下级武士。赤穗藩除藩后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他们,长期饭票没了!

这帮家伙原本是想着通过为浅野长矩复仇,赢得忠义之名,然后被其他藩主招揽,继续当人上人。奈何他们把事情搞的太大,不止民间沸沸扬扬,连幕府官员和各藩都在夸他们。

五代目德川纲吉对此极为愤怒,因为如果赤穗藩的家伙们做对了,那么自己当初的惩处决定就是错的。

堂堂大将军怎么会错?怎么能错?!幕府的威信何在?让他们统统切腹!

这下,赤穗藩的47人不想死也得死了。为了平息朝野间的非议,德川纲吉看似仁慈的让他们以士礼切腹。

何谓“士礼”呢?就是不需要受刑人自己真切,刚拿起胁差比划,身后的介错人咔嚓就是一刀,所以也叫“拟腹”。

赵新在利吉的引领下来到海边的时候,胜海舟已经在海滩上寻了块平整的地方,面朝大海,摆好了胁差,正要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辞世诗”。

这货看到自己的主公来了,急忙放下笔,正打算慷慨陈词一番,谁知赵新直接开喷。

“你看书是不是看傻了?脑子里是不是装大粪了!《叶隐闻书》里那一堆狗屁话也奉若圭臬,动不动就想死,那是逃避责任。好歹也读过几年书,你忘了那天夜里你跟我说了什么吗?说你两句就受不住,你特么还算个男人?!想死是不是?滚回近江去!爱死不死!”

赵新也是气坏了,你胜海舟一个去死也就罢了。万一把久藏利吉他们全给带到沟里,以后有样学样,这些岛国流民以后还怎么管?

胜海舟被骂懵了。这几个月来,赵新待人和气的表象让他差点忘了,眼前的这位主公可是“佛祖派来的使者”。虽然主公自己从来没有透露过自己的来历,可是流民们在私下的悄悄议论中,早就把赵新认定是神仙了。

赵新也说累了,他叹息了一声,蹲在胜海舟面前问道:“胜三郎,你忘了骚乱发生后的那一夜,你跟我讲述的理想了么?个人荣辱事小,天下的正义才是你要追求的。不能懈怠啊!”

此时的胜海舟被骂的满头大汗,伏地痛哭。

“你们都给我滚出来!”赵新早就听见身后有动静,他知道是利吉他们几个在一直偷看。

六个“小矮人”蔫头耷脑的从一块大石头后闪了出来,走到胜海舟身后都跪了下来。

“主公,我们错了。”

都特么是闲的!赵新也很无奈,现在这些人哪儿都去不了,只能呆在岛上这么日复一日的干耗。他也想通了,开春后赶紧方搬家!见鬼的熊岛,根本不适合耕种。

说到挖金子,赵新此刻也不知道邓飞那边看船看的怎么样了。自从交待过后,邓飞那边还没消息;赵新这些天忙的到处跑,也没顾得上。

国内南方某个港口的码头上。

邓飞正和丁国峰一起,不抱希望的准备看完赵新说的最后一条船。

这是一条建造于八十年代末的远洋散装货船,总吨位超过一万七千吨,最大载重吨位超过两万八千吨。

从外表看去,货船外壳上油漆斑驳,好多地方都露出了底下的铁板,船舷的栏杆也看着摇摇欲坠。等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