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展才见妒困厄添 (1/3)

展才见妒困厄添

周泽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机会,在苏大人面前提及一些现代的治理理念,希望能引起苏大人的兴趣。

“苏大人,”周泽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向凉亭,“关于最近的旱灾,学生倒有一点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苏大人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落在周泽身上,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哦?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周泽心中一喜,连忙将自己从现代学到的抗旱知识结合古代实际情况,简要地阐述了一遍,包括兴修水利,推广耐旱作物等等,措辞谨慎,尽量不露现代的痕迹,却又暗藏新意。

苏大人听后,并没有立即表态,只是微微皱起了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周泽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着苏大人的回应。他知道,这可能是他唯一的机会。

然而,就在这时,赵谋士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脸上带着一抹讥讽的笑容。“苏大人,这小子满口胡言,简直是荒谬至极!”他指着周泽,语气尖酸刻薄,“兴修水利耗费巨大,朝廷哪有那么多银两?推广耐旱作物更是无稽之谈,我朝自古以来便种植五谷,岂能轻易更改?”

周泽心中一沉,他知道赵谋士是在故意刁难他。他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据理力争道:“赵先生此言差矣,兴修水利虽耗费巨大,但长远来看,利国利民,功在千秋。至于推广耐旱作物,也并非要完全取代五谷,只是为了应对旱灾,保障百姓的粮食安全。”

“一派胡言!”赵谋士冷哼一声,“你一个小小伙计,懂什么治国之道?竟敢在此大放厥词!”

苏大人依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人的争论。他的目光在周泽和赵谋士之间来回移动,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周泽知道,他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来说服苏大人。他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继续说道:“学生虽然只是个伙计,但也读过一些史书,知道历朝历代都曾因旱灾而民不聊生。如今旱情严重,若不早做准备,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学生并非空口无凭,学生可以……”

还未等周泽说完,赵谋士便打断了他。“够了!苏大人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听你在这里胡说八道?”他转向苏大人,拱手说道,“大人,这小子不学无术,还请大人不要被他迷惑。”

苏大人终于开口了,他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周泽,你的想法虽然有些新奇,但未免太过理想化。治国之道,并非儿戏,不可轻信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周泽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这一次他又失败了。赵谋士在一旁得意地笑着,眼神中充满了挑衅。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苏大人,妾身倒觉得,这小子的想法虽然有些不成熟,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孙才女款款走来,脸上带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不如,妾身来考考他,看看他究竟有多少真才实学?”

周泽的心更沉了几分,孙才女看似为他说话,实则与赵谋士沆瀣一气,这是要公开处刑他。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他知道自己不能慌。

孙才女掩嘴轻笑,眼波流转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恶意。“既然你说读过史书,那我就考考你。你可知道《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题并不难,周泽略一思索便答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孙才女微微一笑,继续问道:“那你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周泽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回答道:“这首诗描绘了宴请宾客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主人对宾客的热情款待。”

孙才女嘴角的笑意更深了,“这么说,这首诗是描写宴饮享乐的?”

周泽心中一凛,察觉到孙才女话里有话,他谨慎地回答:“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宴饮,但实际上也表达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贤才的重视。”

孙才女轻轻拍手,笑道:“说得不错,不过还不够全面。你可知这首诗出自《小雅》,《小雅》多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这首诗也暗含着对统治者的劝谏之意,希望他们能够广纳贤才,治理国家。”

周泽心中暗叹,孙才女果然是在故意刁难他。他虽然知道这首诗的含义,但并没有深入研究,自然无法像孙才女那样旁征博引。

见周泽答不上来,孙才女又接连问了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周泽虽然有所准备,但回答得并不完美,总有一些细节上的错误。

贺瑶在一旁看着周泽被刁难,心中焦急万分。她悄悄地靠近周泽,低声提醒他一些答案。然而,这一幕却被眼尖的孙才女发现了。

“哟,这是作弊呢?”孙才女语气尖锐,带着一丝嘲讽,“看来这位小兄弟的学问也不过如此嘛,还需要别人帮忙。”

贺瑶的脸顿时红了,她没想到自己会被发现。周泽也感到一阵尴尬,他没想到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