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宇有一天翻开过去写的日记本,有一篇纪录自己在教育局工作时,下乡帮扶的一个黑彝族村寨的故事,让自己久久不能忘怀,浮想联翩。
他触景生情就用电脑打了一篇《黑彝情》。
文章是这样打的;
每到麦熟季节,我就回忆起四十多年,我在福源高寒山区工作,下乡帮扶时,跟一个黑彝山寨,结下的深情,至今久久难以忘怀。
因我原来下乡时跟彝族接触较多,能听懂一些彝话。
被分在一个黑彝的一个山寨。
那时麦子还未成熟,因为上半年受灾,
在这青黄交接的季节里,大家都没有粮食吃。
家家户户都把未成熟的麦穗用剪刀,剪下来,把麦粒揉搓出来蒸熟当饭吃。
因为是春天,天干物燥,又缺水。
没有新鲜蔬菜,只能用干腌菜,用开水泡开,放一点盐巴辣椒。油也没有一点,就当菜吃。
老百姓生活十分艰苦。
我边吃边难过,心疼如刀绞。
由于生产队领导班子处于瘫痪状态。
快到春种栽插大忙关键季节。
生产队无一人出来安排生产。
我十分着急,群众更急。
我召开几次领导班子会,个个沉默不语,一言不发。
没有办法我就来代理队长,任命几个年轻人当组长,就带领大家一起干。
我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
群众看到我,无论是拔秧、插秧、丢种、撒粪、扶犁。我都样样会。
所以,人人都佩服我。没有一个不服从我的指挥。
在我的带动下,群众积极性很高。
一个月后,所有的田地,都按节令满栽满种。
为了扩大生产,增加粮食收入。
我又发动群众利用田间地脚大种瓜豆。
又在山坡山烧了五十多亩山地。还到深箐里,背来很多腐殖质土。撒在山坡地里。
我用我的钱,买来荞种
撒种在这片山地里。
三个月后,我要转回时,我把领导班子建全的名单报大队批准后,我才放心离开。
离别时由于他们实在太穷。没有什么东西送给我,只是依依不舍的一直把我送到公社,才离开我。
秋收时,我又来到这个山寨。
只看见整个山寨的黑彝同胞沉浸在欢快之中。
大家告诉我今秋的粮食产量竟然比往年翻了一翻。
到我要离开时,不少群众送这送那给我。
几个少女还站在山坡上,用他们唱山歌的腔调唱道;
大灾之年贵人来,
贵人来到幸福来。
带领大家把秧栽。
吃苦耐劳无所惧,
自掏钱把荞种买,
片地都是瓜和豆。
不愁吃来不愁穿。
整个彝寨笑开怀。
隔了一个月后,队长竟然跟几个小伙。用两张牛车拉着锯断的大松树,来送给我。
我说;“你们拉来给我做什么?”
队长说:“你是我们黑彝的贵客,你辛辛苦苦为我们操劳。
让我们粮食大丰收了。我们没有别的感谢你,只能是用松树来报答你。
你家中还有老人,你就用这松树给他们做棺木。
这是我们黑彝答谢贵人的最大礼物。”
我当时被感动的流下眼泪。
这篇广播稿播出后,很多彝族老百姓打电话来祝贺我,说我是彝族人民的少有的贵客。
真是;
黑彝情,
情深深。
难舍难分
真实感情难言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