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8章 压箱底之物 (2/2)

多,趁热打铁,所长拿到的我们的礼物,肯定会把我们的事当成事来做的。他们是到处流窜作案的,如果城里风声紧,他们就可能转到乡村,你要注意我们这里有没有陌生人出现,如果有,就要特别小心,及时报告给民兵连长或者直接去找蔡支书,有可疑的地方就把他们留住,等进一步处理。”徐德恨说道。

刘华兰点头,表示没问题,问题是怎样去,也没交通工具。她操心的正是这个。

“这个不用着急,我问问供销社的牛车去不去。”徐德恨说道。

刘华兰恍然大悟,这才明白,原来徐德恨早有打算,能充分利用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作为他的女人,还是逊色不少。

“忠来的大伯在供销社,他在负责进货,用的就是牛车,我咋没想到呢?”刘华兰说道。

徐德恨对自己的聪明也洋洋得意起来,说笑着,刚要离开家,刘华兰拦住他说:“先别慌,就这样去恐怕会引起别人怀疑,不如带一篮子鸡蛋去换盐,这样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是的,快去,快去。提一篮子鸡蛋过来。”徐德恨说道。

刘华兰立马从里屋取出来一篮子鸡蛋,交给徐德恨说:“早就准备好了。本来打算送礼,现在送不出去,不如拿来换盐。你去供销社,别人问咋不让刘华兰来换盐,你说她在忙,没空,我暂时搭把手。要是再问,就一笑了之。不用回答就好。”

徐德恨点点头,非常时期,哪怕在小队里是头号人物,也要注意背后有人议论,说三道四唯恐天下不乱的,大有人在。不要授人以把柄,不要留辫子让人去抓。

他提着篮子,上面盖着布,路上果然有人问,他就用刘华兰教给他的话回答别人,大概提问的人,自己过后就忘了自己问的啥,无非是要刷刷存在感。

忠来的大伯在供销社,他看徐德恨提着篮子过来,上面有布,就知道里面是啥了,这样的物件他见得多了。

知道了还问,就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忠来的大伯头脑灵活,又勤快,嘴又甜,会算账,会认字,也会写字,因为有了这样的能力,所以被重用,把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应该不会错。供销社可是一个肥差使,油水多,相当阔绰。只是名义上属于集体的商品,实质上是忠来的大伯的私人财产,忠来一家,都能从他大伯那里得到不少实惠。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忠来一家也是一路要饭到了这个地方,看见这里适合居住生活,就扎下根,在这里扎根、生长、伸展叶子、开花并结果。这个地方也就是郭任庄,成了忠来一家老小的故乡。因为这里适合他们生活,这里也就成了人间天堂。

忠来姓贾。忠来的大伯叫贾新义。

贾新义问道:“队长,这篮子里肯定是宝贝,准备上哪啊?”

“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到这里,就要让这段时期积攒的鸡蛋拿来换盐,不知道行不行?”

“当然行,看队长说哪里话?有鸡蛋只管拿来,有多少要多少。盐管够。”贾新义说道。

贾新义很清楚,队长肯定有事。他不好直接问,寒暄两句之后,将手头上的工作整理整理,首先要去进货,就要上路。他用的是牛车,牛车看起来很慢,实际上牛已经尽力,只是没有马车,有车总比没车强。

“那就谢谢了!我们家包括我一起共有四人吃饭,盐是生活必需品,平时就要注意,不要吃过咸的食物。我们都很重视健康,特别是我到了这个年龄,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不能冒冒失失。试错的机会不多,试错的代价太大,一般人无法承受。要想避免试错,就不要进入被引诱的环境里。人在不同的环境,会有所变化。”徐德恨说道。

“队长就是不一样,别人都做不到的,你可以做到。队长还真有两下子,让我们很佩服。”贾新义说道。

贾新义经常去县城进货,走远路,就能认识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人的交流,可以增加不少见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