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浩怡出生后,世和对未来抱有很大希望,但还是有缺憾,觉得没儿子。
世和很清楚,在农村,生儿子往往被赋予了一些传统观念里的“好处”。儿子被视为家族血脉的有力延续者,承载着家族姓氏的传承使命,仿佛能让家族的根脉在这片土地上扎得更深更稳。在农事劳作方面,儿子长大后通常拥有更强健的体魄,能有力地承担起诸如耕种大片农田、搬运沉重农具和粮食等繁重体力活,成为家中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保障家庭的收成与生计。
从养老的角度看,传统观念认为儿子在父母年迈时会承担起赡养的主要责任,会陪伴在侧照顾生活起居,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使父母在年老体弱时有较为坚实的依靠,不必担忧生活的窘迫与无助。而且在乡村的社会事务和家族活动中,儿子往往能更积极地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在处理邻里纠纷、家族事务决策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能够有力地维护家庭在村落中的地位与声誉,让家族在村子里更具影响力和威望,似乎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因此,他的目标就是生儿子。
于是,他就开始制定计划。什么时候怀孕,什么时候生产,怎样将孩子带到世上来,都是要考虑的。
世和坐在自家院子里,望着远方的田野,心中默默盘算着迎接儿子到来的计划。他深知,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责任重大。
首先,世和决定要努力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他计划着多加班,多做任务,提升工资级别,获得额外福利收入。
同时,他打算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去附近的镇上学习一些手工技艺,比如木工活儿,油漆活儿,这样能在工作之余或者休假期间制作一些精美的家具出售,多一份收入来源。他想着,有了殷实的家境,就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舒适的居住环境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都不用发愁。
在教育方面,世和早早地就把镇上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列为孩子未来的就读目标。如果有可能,就送到更远条件更好的学校就读。
他准备从孩子幼年起,就亲自教他识字、算数,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他还计划着攒钱给孩子购置丰富的书籍和学习用品,等孩子再大些,就送他去参加各种特长班,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音乐,只要孩子有兴趣,他都全力支持,希望能挖掘出孩子的天赋和潜力,让他拥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世和也意识到品德培养的重要性。他自己以身作则,在村子里与邻里相处时,总是真诚友善、乐于助人,他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他打算带着孩子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让他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奉献。
此外,世和计划着要带孩子走出农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每年安排一次旅行,让孩子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城市的繁华与多元文化的魅力,拓宽孩子的眼界,激发他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让他明白世界很大,有无数的可能等待他去探索和追寻,这样他便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充满动力地前行,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抱负、全面发展的男子汉。
果然,他和妻子协商,在七月怀孕,到次年三四月春暖花开的时候生孩子,这个时候出生的孩子最好,环境不错,又是春天,充满希望。
春天出生的孩子就像被大自然祝福的小天使,带着春的蓬勃气息来到这个世界,拥有许多令人羡慕的好处。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空气中富含氧气,温度和湿度相对较为宜人。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里,这样的气候条件可以让他们更舒适地适应外界环境。相较于寒冬或者酷暑出生的孩子,他们不需要过早地面对极端天气的考验,能在更适宜的环境里茁壮成长。阳光也变得更加温暖而柔和,妈妈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出去晒太阳,促进孩子身体对钙的吸收,这对于骨骼的发育就像天然的助力,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健康的体魄,为一生的活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孩子在这样的季节诞生,仿佛被赋予了无尽的生机。当孩子开始对外界产生好奇,睁开眼睛观察世界的时候,外面是一片五彩斑斓的景象。田野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鸟儿欢唱,这些美好的事物如同天然的启蒙教材,能够极大地刺激孩子的感官发展。他们可以看到鲜嫩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听到清脆的虫鸣声,闻到花朵的芬芳,触摸到柔软的花瓣和嫩绿的草叶,这种丰富的感官体验就像一把钥匙,开启孩子对世界认知的大门,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认知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且,春天出生的孩子在上学方面也有一定优势。他们在同年级同学中年龄相对较大,心智成熟度可能会更高一些。在学习新知识、理解复杂概念和适应学校生活等方面,可能会比年龄小的同学更加得心应手。这就像是在起跑线上多了一点小小的助力,让他们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学业的挑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