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兵死后,对大家都是一个震撼。觉得死亡距离我们不远,仿佛下一个就是自己。年少轻狂,不怕死亡,如同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是牛犊没见过老虎,无知者无畏,也不知道牛群中的弱者被老虎咬死的惨状,如果见过,再倔强的牛,也会怕老虎的。食草动物个子大,但不团结,只是在一起比较,弱者会被吃,其他的会保全性命,其实是自保,牛群聚集在一起,见到同伴有危险,只是各自逃跑,或者冷眼看同伴被野兽撕咬吞噬,没有去救同伴的意思,牛群中几乎所有牛的想法是,只要让牛群中最弱的或者离群索居的牛成为野兽的美食,自己就会安全。哪怕自己拥有坚硬锋利无比的牛角,也只是用来求偶时和其他公牛打架时用的,不是用来对抗野兽的。
牛群数量多,老虎数量少,但是,在食物链顶端的是老虎,不是牛,看来,数量不是决定性因素,质量才是。
人的出生时间不同,死亡时间却差不多,而且人人知道自己必死,只是时间或早或晚而已。对于死亡,无法抗拒,哪怕天子,也无法违抗天命。人的寿命,不是自己决定,而是由天意决定。信阎王的,当然由阎王来决定。阎王也听老天的。无论贫贱或者富贵,在世风光无限,也清楚自己的归宿,在死亡面前,绝对人人平等。
对死亡的恐怖,笼罩在每个人的头上,但是很快被杂乱的生活取代。人们很快就忘了这档子事。人的记忆和鱼差不多,转瞬即逝。本来上过当,下次再遇到诱惑还是会上钩,有的鱼被同一个钓者钓到,伤还没好,立马忘了疼,继续去争抢鱼饵,完全忘记鱼饵背后的锋利的鱼钩。人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爬起来,又在类似的地方跌倒,不过,骗子换了马甲,但是手段一样,人性的弱点差不多,要不然,骗子无法利用和攻击这样的弱点,也就无法骗到钱,或者骗到感情,或者肉体,或者其他有利用价值的东西。
浩楠也回归正常,每次经过死过人的家门口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些事,心头就有一种感觉,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一个终结。这户下放户,不知道家主经历了什么。可能是一部幸福史,但十有八九应该是一部苦难史,只不过历经苦难久了变得麻木,还要强装欢颜,给人无所谓的感觉,其实过得十分艰难,却要装作非常轻松。下放户是一批边缘人,不是纯粹的农村人,也不是城里人,因为没有城市户口,不能吃商品粮,在村里有户口,但是从城里来,对农事一窍不通。费力不讨好,吃苦也没好结果。吃尽苦头,收获甚微。城里回不去,被销户,住也没住的,比较而言,还是城里好,无论如何,回到城里,住窝棚就行。死了都要回城。到了城里,还没过几天好日子,结果中道撒手西去。
对于死亡的日子,浩楠不知道,对于出生的日子,他也不清楚。他就是一个爱思考却没有得到正确答案的人。
他对自己的户口问题不是很关注,只要学校还让读书就行,毕竟他自己是“半边户”,考虑到入学那一天就受到训练,这个让他意识到他和其他人不一样。
姐姐浩怡没啥说的,她不担心自己的上学问题,因为学校还没有赶她回老家去。
她曾经是留守儿童。
浩怡的爸爸世和离开家乡,跳出农门,毅思立志不从事农业,不想在农村,不想当农民,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算是达到了目标,离开了农村,一辈子都不想回去。
人们说的亲不亲故乡人,对于农村,浩楠也有感情,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童年记忆深刻,经常浮现在梦里,挥之不去。
浩楠的爸为离开农村,不当农民,想尽办法,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当兵,二是考学。当兵就是可以争取留在部队,如果不行,可以转业到地方,在部队入党比在地方上容易。
如果是党员,可能有更多机会进入上层,不是党员,就可能会吃闭门羹。此路不通,另辟蹊径。
上学是不可能上学的,读到高小的人不少,大都不再读书,浩楠的奶奶有远见,还是让世和读书,在同龄人当中,世和读书读得多,加上又喜欢看书,结果知识渊博,说话有水平,就当了村里的组长。
组长没当两年就当民兵连长,和村一把手关系不错,他有学问,能写能说,自然是一把手的好帮手。
在学校里,他的成绩就不错,可惜没有钱继续读书,就读到了初中没有继续深造。
他有弟弟妹妹,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妹妹夭折。据说是家里没有劳动节,世和的爸爸去世较早,只有世和的妈妈也就是浩楠的奶奶在从事农业。
对孩子的照顾很辛苦。只有采取大带小的策略。
结果出了意外,一个妹妹被火烧伤,因医疗条件差,结果感染,不幸夭折。结果世和只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他还有一个姐姐,早已出嫁,姐姐出嫁生了六个儿女,夭折一个,存活五个。
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年龄和世和的弟弟一样。
他姐姐就是浩楠的大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