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章 铁百炼成钢 (1/2)

世和一大早晨起来就给每名战士的牙刷上挤上牙膏,把毛巾准备好,把鞋子摆放整齐,把地扫的干干净净,见谁都一脸微笑,想尽办法帮着做各种好事,不得罪上级,维持好战友的关系,因此赢得上上下下一致好评,被评为“五好战士”。

他觉得在部队比在黄土地上好的太多,能吃饱,衣服不用买,还能吃到饺子,饺子里全是肉,一咬滋滋冒油,太美了!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就是忍饥挨饿的人突然能吃饱饭,几年没吃肉的突然吃到肉,这就是幸福。幸福来的太快,他还没准备好。难怪都想当兵,当兵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也不孤单,哪怕训练很苦,但苦后有甜,不像在农村的黄土地上看不到任何希望,吃了苦还有苦,今天累了明天还要累,如同在大海中划船,茫茫看不到岸一样。他想,兵役服完,何去何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如同青蛙要从井底上来,就要往上爬,爬,一直爬,不能歇,一旦歇了,就会噗通重新掉到井底。他在琢磨如何留在外面,哪怕不在部队,也要远离农村。

他为了进入文工团,苦练基本功,又练得一手好字,加上会说书,读的书多,在部队,有很多机会学习新东西,在学校里学的内容十分有限,在部队学到的是在学校学到的十几倍还多。他十分刻苦,追求进步,打铁要自身硬,只要肯付出,愿意牺牲,就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被人记住,自己的父亲走得早,没有依靠,比较其他战友,人家差不多家庭完整,父母都在,多少有些帮助,而自己是单打独斗,不靠自己靠谁?只有多吃苦,多受累,掉一层皮,才能有出息。

才到部队,就给下马威,让他们在烈日之下训练,喊:“累不累?”

回答很重要,如果回答“累”就继续训练,相反就可以休息一会儿。

问“热不热?”

回答说“热”,就继续在大太阳底下晒。

如果回答“不热”,就可以到树荫下休息。

更有挑战的事是,当刚刚端上来热腾腾的饺子,饺子里面实实在在是肉,这个时候,刚吃了一口,紧急哨突然响起来,要马上集合,就是有万般不舍,也要毅然决然放下,否则,饺子就彻底无缘。饺子是梦寐以求的啊!过年吃饺子,成为一种奢望和期待。全村六个生产队,境况一样,村民日子都很清苦。一天三顿都是红薯饭,不是蒸,就是煮。因为种红薯最划算,5斤红薯顶1斤粮食。平时想改善生活就要把红薯切成片,晒干后碾成面,红薯面做成粉条,滚开水下锅吃,熬点猪油,切个葱花,吃起来特别顺口。一年很难吃上一顿白面馒头,更别提吃饺子。所以村民家家看重年夜饭,期待年三十晚上燃放鞭炮,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热乎乎的饺子。到了部队,就拿这个来考验人的意志,看谁扛得住,能扛住的证明意志坚强,扛不住的证明需要提高,存在不足。一顿饺子就能将人分出三六九等,这个方法屡试不爽。人在饥饿的时候,原形毕露,来不得半点伪装,表面上风光,内心里糟糕,表面阳光,内心阴暗,要想了解这个人,必须要放在一定的环境里来看,行的人,里外都行,不行的人,很容易垮掉,不仅自己垮掉,还容易把大家带进坑里。因为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紧急哨子一吹就要马上集合,然后解散,回去继续吃饺子。

如果不来,彻底不能吃,如果来晚了,那就要受罚。

世和就有了经验教训,当遇到吃饺子的时候,当饺子一端上来,就马上开吃,免得紧急哨吹响就要马上离开,这就养成了他吃饭,特别是好吃的饭,一旦到手,就要马上行动,狼吞虎咽,毫不迟疑。这个习惯养成,持续到很长时间。因为吃到自己嘴里,吞下去,才是自己的,其他的都不靠谱,民以食为天,在那个年代,吃饱饭是目标,吃,是人能够生存的前提条件,是发展的基础,吃饭的问题不解决,其他都是空谈。为了肚子,人可以不要尊严。衣食住行,其实食应该是排在第一的,把衣放在第一,是含蓄的说法。人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脸面是不会要的。

因为他太害怕饥饿了。

他差点饿死,他父亲就是因为饥饿引起了各种疾病,好好一个人,说没就没了。那个年代,有吃的就活下来,没吃的只有死路一条。饥饿会带来各种疾病,人的抵抗力在慢慢减弱,一直减到没有,如同灯火彻底熄灭。

以往的经历历历在目,切肤之痛,终生难忘。他对食物的渴望超越一切,只要有饭吃,情愿做任何不想做的事,包括在这里生活,比较严格,没有懒散,也没有浪漫,有的就是训练,要说浪漫,就是可以弄弄文艺,写写段子,快板书,或者其他诗歌,加上弄点乐器,学点指挥,都能获得快乐。要说快乐和单纯,在部队上可以得到。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除了到外地拉练之外,他去受过苦,回来就进入文工团,基本上只是费费脑子不费气力,这个要比马叔叔要好的多。因为吃文艺这碗饭,到哪里都受欢迎,在人们满足了吃饭的需求之后,就开始寻找快乐,而文艺是可以满足人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