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如昔迹,坐于坂上,依于桑柯。忽迎一游方道人,步至其前乃笑道:“小先生何故在此叹息?”子木起身礼道:“仙师请!”二人并做于树下,子木乃道曰:“您看这囚宇之叠,类木类矣!类花类矣!类草类矣!自无高低庆廉之分,共生于一世。人以森木之魁,肆芳草之微,乃化颠倒蕴尘。吾不愿见此情境,故心百亟难为。”那道人投目前株,对其道:“草木之华,必有虫蚀。虫蚀之华,虽荣不可久。小先生苦世多智无慧,人弃德于言言,及其行者衰。”子木笑曰:“仙师解的切!解的切呀!池水之鱼,难越江海。非其江海势夺,乃因遥不允及也。人乐之与鱼,终寥江海之流思。然千江之流有泾渭,人常执泾别渭,或乎执渭别泾,是蔽私也。私欲之下,唯利是起,天地斗乱,恩义何存?此般与禽兽何别乎!”这道人允首笑曰:“先生既已透悟,何必留在人间?自惹烦恼。”子木应曰:“生之者,命之根。命之者,生之数。吾有命数在身,不可颓丧。”道人闻言叹曰:“为情所困,终非开明。然命数在此,又不得不如此!先生之来去,定有不凡之乾坤。”子木道:“众生若有一苦,吾便永生不乐。”道人方问道:“先生已得皇极真道,不知欲去何方?”子木罢首来云:“心不知所去,但从所思。心不知所思,任随可去。”道人起身欲离,乃笑曰:“小道万里游缘,今终得一了,要走了。”子木起身礼送曰:“未逢时,半程风雨。今别后,渡了人间。”道人渐行渐远,子木大笑其间,悠方共之。
君怀天地众生,自是怀心于汝。君怀心于汝,自是怀天地众生。君以相思入道,一沙一落皆人间,一花一草皆博愿,灵犀无嬗。子木如云,遂下于溪,照容一番叹曰:“相思如梦,苍条一夜间,便此生无他愿。”偶过群雀,是燕泥忆里登楼,写下百尺垂书,与明月同舟,寄天涯之修。缓步来云:“君生千百程,一步一今生,生生皆是相思苦,苦苦皆是沙烛情。”耿耿默默悠摇,摇摇脉脉归庐。
子木于舍前思,潇潇之雨似曾知。榆叶正葱葱,山水琼楼在心中。是红烛相映,初与卿相逢。君问卿心卿不应,卿应君来君不凝,是卿亦是命。人世总蹉跎,造化弄白坷,心梦婆娑。
醉时欢喜,醒时愁踟。那便醉时也痴,醒时也痴,痴一寸相思,痴!痴!痴。奈何今宵无酒,子木又不胜酒薄,端起药汤,对门饮雨,乃笑曰:“一子相思,半生已辞。两客天涯,君生已过。红尘里!我从未错堕,念念依是那般说。汝何曾来?君何曾生?汝生之随君来,君便死之伴汝去。若汝天涯,君必海角,自此长相凝望,之子不逾。”言罢便入了榻。
随一声云:“轮回本是烟云,吾不过沧海微粟身,了了梦魂。”乃寐。
曾经不知多少无眠夜,今了魂归梦,笑了今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