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卓敏离开酒楼的时候,也考虑过给祺祺打个电话,但一想到她妈妈守在边上,有些女人的事情,自己还真不知道如何开口,于是他决定选择继续回避。
走过一个路口,再拐上一条小街,隔得老远,吴卓敏就看见职院的大招牌,在射灯的照耀下,很是醒目。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觉得全身有了一种轻快感,微风的吹拂下,脚步也轻快起来,连同他的思绪一起飘远,一下子想到学校的前世今生……
秦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省纺织工业总公司和省属国营棉纺厂合办的中专技校。经过这几十年的改制扩建,特别是划归省教育厅后,从中专技校升格为高职专科学院,主校区也从南城的棉纺厂内,搬迁到北城撤并后的原秦市第十三中学,也就是吴卓敏参加工作的地方。
从去年起,市委市政府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决定将秦市职业技术学院再次升格,改为“大秦职业技术大学”,并呈报上级有关部门。本来,只要经省教育厅组织测评通过,在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但因为孙院长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和全新职业教育理念与措施,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最后,教育部决定七月份派人参与测评审核。
现在,每个地方政府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技术资源与人才支撑。秦市地方政府,对于职院升格大学的事情,也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毕竟成为大学后,不仅能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人才流动,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进而带动秦市经济发展;而且能给地方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因此,在上报的同时,市里就已经决定,将南校区所在的棉纺厂闲置地块,由国资委划拨给学校,主校区设至南城。等大秦职业技术大学的测评审核通过后,就由财政拨款进行新校区建设。
就这样一路走着想着,很快,职院就到了。吴卓敏在校门口停住步子,想起刚分配到这儿时,还只是两个红砖垒砌四方柱子。当时,自己提着被子蚊帐,也是站在这里,心里还惊叹道:这所中学好大!……
吴卓敏不禁自嘲地笑了笑,然后拐进传达室,跟当年就在这儿的杨师傅,现在的杨爹聊了一会儿天。
离开传达室,吴卓敏步入校园,踏上幽静的林荫道,刚才的不快,和亲情树策划案,全都抛到脑后……
吴卓敏对这所学校,有着不同寻常的深厚感情,毕竟他参加工作就在这里,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见识过他的青春岁月,也见证了他的成长经历,任何时候,只要他置身校园,即便心烦意乱也会马上平静下来,再大的困扰也会豁然开朗。比如说,刚刚在餐桌上,他想起周凯要他提防江俊的事,此刻,他就觉得如果自己仍然纠结的话,就纯属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周凯不知道,他对江俊有多了解,他俩的关系有多深。二十多年前,他和江俊,先后走出大学校门,步入社会,而这里,就是他俩事业起步的地方——大学毕业后,他俩都是进入当时的十三中任教。
吴卓敏大学的是市场营销与策划,江俊作为全国少年柔道赛冠军,因伤退役,进入师专体育系学习的。十多年前,教语文的吴教授和体育老师江俊成了同事。在撤并到中专技校,升格为秦市职业技术学院时,如果不是老校长孙务实,他们很可能没有太多交集。
因为,瘦高的孙校长不知为什么,特别喜欢与矮胖的吴卓敏谈天说地,聊国际国内大事,谈教育改革发展。正是他的大力举荐,这才让吴教授留在职院教市场营销与策划,不仅在擅长的领域建树颇丰,还被市政府聘为经济顾问;而经常陪孙校长锻炼健身打篮球的江俊,则凭借分管后勤的副院长孙务实的关系,离开了教师队伍,从承包学院小工程项目开始,一步一步做强做大,摇身一变,成为现在秦市著名的大江房地产公司老板。
吴卓敏比江俊大了七八岁,虽说在后来的人生路上,差距越来越大,但因为曾经是同事的缘故,加上一直都得到老领导,现在的职院一把手孙务实的关照,使得俩人走得越来越近,交集越来越多。他俩在交往中发现,虽然性格爱好与术业专攻迥异,但各有所长,能很好地互补。不知不觉,俩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比如说,江俊的每一个项目,吴卓敏都会参与策划;吴卓敏遇到棘手的难事,只要江俊知道,也会主动为他解难。最让吴卓敏感激的,就是前年把祺祺从南方劝回来。这两年,为了缓解他们父女紧张关系,做了大量工作。
穿过教学楼,就是吴卓敏教研室所在的综合楼。这幢橙红色十二层高建筑,是十三中撤并为技校后,在升为高职学院时盖的。听老教师讲,学校是在“文革”期间建设的,综合楼所处的位置原来是个小山丘,叫龟山。当时,十三中的公共厕所就建在山前,山丘则开垦了一垄垄梯形的学农菜地。那时的教学楼,上课,只要有风吹过来,便臭不可闻;下课,学生们却喜欢围聚于此,嬉笑打闹。
按老理说,这个位置风水不好,不宜建楼。因为,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