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重点嫌疑人 (1/2)

只要是上班时间,雷鸣都住在局里。尽管昨晚忙到两点钟才睡觉,但他还是在早上六点准时起床。起床后,洗漱完毕,先是对着宿舍一角悬吊的拳击袋,狂练二十分钟,然后出去跑步二十分钟,再洗澡吃饭,进办公室的时间,基本上都卡在提前半小时的点上。大家对他转业十年,仍能保持军人的自律本色而钦佩不已时,他却说部队要求冬天六点,夏天五点半起床,我对自己已经够宽容的了……

雷鸣之所以要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是因为他一个人在办公室,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有利于思考工作,安排任务,梳理思路,分析案情……现在,他在大脑里,将所有搜集到的证据清理了一遍,然后将一些细节进行梳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一个确定的结论:死者是从顶楼坠亡。经初步勘察,生前没任何打斗痕迹,也无财物丢失,再结合吴教授办公桌留下的字句,完全可以判断为自杀,至于自杀的原因,暂时不清楚,需要调查。

另外还有两个疑点:一是顶楼垃圾桶里,有一盒捏坏的“芙蓉王”香烟,里面还剩几根烟和一个打火机;从现场留下的两个烟头来看,一个是吴教授吸的,可他平时根本就不吸烟,从剩下的烟头来看,的确没吸几口;另一个扔下烟头的人,在让保安看了监控后,应该可以确定是吴教授的学生,叫王威。当晚,他跟吴卓敏一起到过顶楼。

还有一个情况,从电梯监控可以确定,吴卓敏两次上到顶楼平台。最后一次,应该是坠亡前二十多分钟。另外,就是吴卓敏摔坏的手机,还没恢复数据。

此时,雷鸣很是头疼,因为周凯的事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就算排除所有疑点,或者能查实吴卓敏有自杀动机……凭直觉,或者是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要说吴卓敏自杀的可能性,应该很少。难道与周凯的伤害案有关?鉴于他俩的关系,以及同一天出事的情况,要不,干脆将这两个案子,合起来调查?这样,也方便调配办案人员……

八点半,所有干警准时上班,雷鸣马上召开案情分析会议。在通报基本案情后,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自杀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大家本能地将王威排除出去。除了结合吴教授办公室的诗句,与电梯监控、现场脚印等的证据情况外,就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测:什么自杀本来就是知识分子的性格缺陷哪,什么职院综合楼所在的龟山,风水不好,甚至包括那儿曾有过自杀的先例等等……

雷鸣听到大家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转到这些不着边际猜测与八卦上,猛地拍打桌面,严厉地说:

“都别议论了,大家听着,昨天凌晨,是谁对周凯进行的伤害,还没查清楚,晚上又发生吴卓敏坠楼事件,大家联系起来想想,他们是否有关系?大家说吴教授是自杀,动机呢?如果说是职称问题,他的确很在乎,但据孙院长说,他只是怪没公正对待,何况这么多年,他都忍了,为什么昨天就会突然想不开,要走极端?而且还是忙完那么多事?谁会在自杀前不考虑交代自己的事,而去忙手头的工作?”

说到这里,他将目光慢慢地将在座的人扫视了一遍,希望自己提的这些问题,能让大家好好想想。

见大家都沉默不语,似乎开始认真思索自己抛出的问题,继续说:如果你们有时间胡聊扯谈,甚至八卦,我就将工作量给增加一倍——将周凯伤害案和吴卓敏坠楼事件,合并调查。现在,我给大家安排点正事:小刘,你负责将带回来的电脑内容,分类整理交给我;陈勇,你今天去学校,把有关的监控调出来,拷一份给我;小王,你跟陈勇一起去,找师生们搜集信息,把有关吴老师的情况全面整理一下;小张,你去移动公司,将吴教授的通话记录调出,重要号码核实后给我;李如水,你跟吴教授前妻熟,又是女同志,负责把昨晚他们一家吃饭的情况,了解清楚。王琴,你是文艺青年,你就分析调查一下那首诗歌。葬礼,作为告别人世要办的一件事,那可是条重要线索……

雷鸣把工作进行了一下分工,说:“大家各司其职,把自己分内工作做好,该分析的分析,该核实的核实。记住:我们办案依据的是实事,结案不能凭任何主观想象……”。

看大家开始动起来后,雷鸣又补充道:“鉴于这个坠楼案还有不少疑点,昨晚,我已经跟孙院长沟通好了,暂时对外封锁消息。你们调查的时候,注意点。好在北校区这边是毕业班级,没什么教学任务,住校学生就更少。所以,孙院长愿意配合,今天就安排这边放假。”

按照雷鸣的部署安排,所有人都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也许雷队安排的任务正合她胃口,王琴马上开始盯着吴卓敏教授的诗歌研究起来,她打开电脑搜索着,发现吴老师的一篇《广告中诗句运用浅析》的文章,里面写道:现在的广告语创作中,大量运用中国古诗词的现象屡见不鲜,除了零成本的因素外,广为流传的诗词本身具有熟记易懂的特点,可以人为地给品牌赋予美誉度……另外,他在文中还提出“诗歌在广告创作中,除了贴切还做必须做到信、雅、达”的观点,让王琴深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