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参军!蜕变!德意志最优秀的士兵!观众傻眼! (1/2)

房间中。

方源继续书写。

...

【1913年,希特勒来到了德意志,这个他梦寐以求的国度。】

【他在慕尼黑待了一年多。】

【他依旧形单影只、默默无闻,无助的愤恨着这个拒绝了他的世界。】

【但随后的一战却给了他一条出路。】

【希特勒将战争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欣喜若狂的迎接战争的到来。】

【“我正满怀深情的经历一个民族的复兴和重生,40年和平中出现的党派分歧、阶级矛盾、种族不合,都会被国家至上的火焰所融化。”】

【希特勒异常兴奋,他参与了支持战争的大规模游行。】

【他和数万人同行,高声唱着莱茵战歌。】

【随后,他怀着满腔热血走向了征兵点,成为了一名士兵。】

......

【在25岁那一年,希特勒生命中第一次有了事业、目标、同伴。】

【他在军队中获得了归属感。】

【他被派遣到了莱茵河地区,当火车经过尼德瓦尔德时,他看到了高耸的女神纪念碑。】

【日耳曼妮娅一手捧着皇冠,一手握着宝剑,象征着德意志帝国。】

【当拂晓的日光落在上面,雕像显得越发神圣了。】

【包括希特勒在内,整列火车的士兵都在欢呼。】

【那时的他们还很年轻,还对战争有着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

【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步入的,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地域。】

......

【3天,3000人。】

【这就是希特勒的部队在第一场战斗中付出的代价。】

【他深刻的见识到了近代战争的恐怖。】

【一战已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而是战争机器的对抗。】

【在钢铁和炮弹面前,人类的血肉之躯不堪一击。】

【个人的斗志、勇敢、骄傲,正在失去意义。】

【在目睹了成千上万人死亡后,希特勒逐渐认识到‘生命是一场持续的可怕的斗争。’】

【但他并没有怯懦,他仿佛就是为战争而生的人。】

【他从不抱怨糟糕的食物与恶劣的环境,几乎从不向长官请假。】

【在多次的死里逃生之后,仍然主动接受最危险的任务。】

......

【希特勒的职务是传令兵。】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兵种。】

【他们要徒步,或者骑自行车穿越几公里的战线。】

【其中包括炮火连天的战壕、遍布沼泽的无人区,一路上会有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

【小队里经常有人牺牲,但希特勒的运气一直很好。】

【有好几次他前脚刚离开,藏身的掩体便被炮弹击中。】

【希特勒随部队转战各处,他参与了伊普雷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

【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希特勒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

【这是一份殊荣,证明了他是德意志最优秀的士兵之一。】

......

【对于战争,希特勒也是极端狂热的。】

【他接受不了战争中有时表现出的温情和人性。】

【1914年,圣诞节,德英两军在无人区相遇。】

【他们互相握手,并同唱圣诞歌。】

【希特勒很反感这种自发的友好姿态,他说‘战争中不该有这种事。’】

......

【另一件让希特勒难以接受的事,便是德意志的战败。】

【希特勒的战友都知道,散布失败主义言论,不论真假,都会惹恼希特勒。】

【只要他们一说德意志将要战败,希特勒就会坚决驳斥。】

【“战争是不会失败的。”他总是这样说。】

【但随着战局越来越不利,希特勒也变得消沉起来。】

【他经常几个小时的一言不发,然后突然站起来自言自语。】

......

【1918年10月,希特勒的好运划上了句号。】

【在一次毒气袭击中,他短暂失明了。】

【他只能像盲人一样摸索着、跌跌撞撞的走向急救站。】

【等他再次睁开眼睛时。】

【他发现德意志已经战败。】

【这个国家深陷在革命和萧条之中,并被战胜国肆意凌辱割辱。】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