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帝国外的政客们依然觉得希特勒是一个可以讲道理、可以与之合作的人。】
当看到这一段文字。
众人简直是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
...
希特勒的野心都已经表现到了如此地步。
他们竟然还以为可以与之合作?
这哪是管理一个国家的政客。
分明就是一群瞎子嘛!
......
【希特勒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
【但是,在1938年的现在,欧洲政客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完全被希特勒的精心伪装所欺骗。】
【一战三巨头之一的英吉利首相劳合·乔治在与希特勒会晤后,盛赞他是伟大领袖。】
【英吉利工党领袖乔治·兰斯伯利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坚信希特勒将会竭尽所能的避免战争。】
【法兰西驻德大使则是回忆道:希特勒并不让人害怕,也不让人厌烦,他总是充满同情心。】
【几乎每一个外国政客在拜访过希特勒之后,对他的印象都是正面的。】
【他们沉浸在这样一种印象中:希特勒只是不满《凡尔赛和约》,他只是想恢复德意志的地位,而只要稍稍妥协让步,就能够换得他的支持和合作。】
【希特勒是如此的精于伪装。】
......
而似乎是察觉到外面观众对于剧情合理性的质疑似的。
方源在结束吞并奥地利的剧情之后。
特意加入了一段描写。
来解释为何会出现这许多的妥协之举。
......
“是的,我差点忘记了。”
“希特勒不仅是一个国家主义者、种族主义者。”
“而且还是一个演技十分高明的演员!”
姜汶想起此前的内容中关于希特勒是如何伪装的介绍。
一脸恍然。
......
一旁。
宫崎骏也觉得这个理由十分合理。
“不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说得通了,各国为何又一次容忍了德意志的扩张。”
......
罗琳补充道。
“再加上此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他们也十分需要揭开德意志的枷锁,让他们对抗其他的敌人。”
“英吉利需要他制衡法兰西,而法兰西则希望他制衡蘇联......我只能说,希特勒遇上了最适合他的时代。”
说完。
她有些唏嘘。
既然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那么看来......
德意志的成长、希特勒的力量扩大化。
还会再次发生。
如奥地利这样的故事。
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
是的。
她猜对了。
吞并奥地利并非希特勒利用局势和自身的高超伪装,所攫取的最后一块利益拼图。
在这之后。
还有一项更为臭名昭著的事件——慕尼黑协定!
......
【正是出于这样的伪装,各国对希特勒拥有极高的容忍度。】
【而希特勒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又将目光瞄向了苏台德地区。】
【苏台德地区,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该地以讲德语的德意志人为主。】
【希特勒的民族政策是粗暴的,是跨国界的。】
【他只看血统不看国籍,因此在他看来,只要你是德意志人,不论你在哪里,国籍是什么,都应该受到德意志的庇佑。】
【而如果你是犹太人、你是黑人,哪怕你是德意志国籍,哪怕你为德意志当过兵、交过税、流过血,希特勒都会把你送到集中营里折磨致死。】
【所以出于这样的逻辑,当希特勒听说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遭遇不公待遇,他便认为德意志有权干预。】
【那么,该怎么干预呢?】
【希特勒给出的方案很简单: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意志就行了。】
......
【对此,英吉利首相张伯伦反击道:如果德意志要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强行吞并苏台德,那么法兰西将会参战,而届时,英吉利也会予以反击。】
【但希特勒看上去完全不害怕:那就来吧,我不在乎,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任何不测。】
【武力威胁之后,希特勒随即又表现出善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