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有着多少的困惑和不解以及难以接受,都请耐下性子听下去。
因为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你即使问我,我也没法回答你。所以,只管听下去。
在我正式开始今天演讲的高潮之前,我希望大家尽力把从我以往的演讲里吸收的那些东西抛开,尝试着去接受一个全新的并不大成熟的理念,可以吗?”
没有人回答,周围又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尽管有些人不舍有些人无谓,但是每个人对即将到来的演讲的高潮都表现出了浓浓兴趣,傅斯年就是其中之一。
“好了,接下来,我将正式开始今天高潮部分的演讲。”他结束了前奏说辞,正式宣布了演讲高潮的号角。
“在我隐退自修的时间里,我首先是困惑和矛盾的,痛苦就像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围绕在我的周围,冲击着我的身心,刺激着我的思维。
我在万般痛苦的情况下急需一种方式去解脱自己,最后同我儿子一样选择了做梦。自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整天里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了。
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困顿颓败不堪,但是我的确以这样的方式在研究方面获得了进展。这种有所获得的快感,使我欲罢不能,就这样一直到了修行的后期。
那时,我走了出来,不再全然依赖梦境来解除痛苦。而是选择了走出去感受痛苦,同时也在寻找着一些其他的方式来解脱痛苦。
在后期的那段时间里,睡得挺累的,而且我在遇到认识的人时是在刻意躲避着的,因为我不想去说那些无聊的寒暄客套的话语,尽管这样的交流并不是毫无意义。
那只不过是因为我曾经在它的面前栽了跟头,所以才会因此兴出逃避的意识,久而久之就会对这样的场景产生发自内心的厌恶和抵触。
这,可看作是种人之常情了吧?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
可即使知道这个道理,我们还是会忍不住陷进去,这便是人性的使然,这便是我以前所忽略掉的那部分人性作用下的结果。
你们说说看,研究人性中的丑陋是不是很有必要?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它进行详细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那些丑陋而选择逃避和抵触它们,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处在对人性的偏见上面茫然而无知地活着。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经典名言——我一无所知,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人到头来可能正如同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一无所知”,但只要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就不得不有所知。
为了生存,需要对这个世界中基本的生存技能和方式有所知,需要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所知,也同样需要对在自己身上时时刻刻体现出来的人性有所知。
那么,对于人性中的有所知就不能含糊应付了,就不能明知道在它的认识上有所缺陷还放纵自己的人性去选择抵触和逃避它。
我们此时此刻应该做出的选择是接受和面对它们,如此才能在更好地认识人性的基础之上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和谐和美好。
也许大家都不愿意提及近几个月以来发生的那起连环失踪案件,但是作为受害者家属的我,的确是从它那里获得了人性丑陋的感悟,也的确是它让我再次隐修了起来,思考起了我以前一直以来所抵触和逃避的人性的另一面。
最近我有所收获,但我越研究就越发现它的博大精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目前了解和掌握的,就只是它的一点皮毛,是极小的一部分的内容。因此,我才会在此做这最后的一次演讲。
在结束我的演讲生涯之余,也借此机会将自己的一些微薄见解同大家分享。之后呢,我便要全副身心去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也许在我的有生之涯里都无法研究透它们,它们是那么的博大精深,完全值得我花费余生去钻研。
好了,我想说的和要说的就这些了。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我的演讲到此也该结束了。再次谢谢大家,谢谢,谢谢。”
……
他说一声谢谢鞠一次躬,接连鞠了好几次躬之后,带着满脸的皱纹和眼角的苦笑及眼中的无奈在大家的目送下和如雷般的掌声的陪伴下,离开了他一直以来所依赖的讲台,进入了幕后,也许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出来了。
傅斯年不清楚对方这样做的原因,难道他这样做不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逃避着自己内心的伤痛和对儿子的爱吗?
连爱都要逃避的人,他就真的能够脱离开人的身份枷锁,而将人性的丑陋研究出个所以然来吗?他不置可否,但是此刻的心里却越发的混乱了起来。
他原本打算去做一些事情的,但是现在却犹豫了,同时选择了搁置原本的打算。
从人山人海中挤出,傅斯年的心里真不是滋味。自从上次江海柏来找他后,他就随之从难以接受的状态中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