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 永乐帝耳墙偷听,老二跳入瓮中?! (1/2)

不多久。

永乐帝朱棣乘坐一辆九龙玉辇,在司礼太监黄俨,和众多大明禁军的护卫下,一起抵达大明诏狱。

朱棣掀开车帘,走了下来。

他头戴皇冠,身披金皇龙袍,不怒自威。

顿时,一股威严的气势,笼罩大明诏狱。

“臣等,叩见陛下~!”

而锦衣卫大统领纪纲,率领精锐众锦衣卫,早已经在诏狱门口等候多时了。

还有刑部、督查院、大理寺的众多官员,尽数赶到,拜服在地。

皇帝突袭视察大明诏狱,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他们一头雾水,也不知发什么了什么大事。

莫非又有大案发生?

前有建文余孽案、后有方孝孺十族案,再加上最近三位皇子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内外纷纷扰扰。

他们心中惶恐揣测,生怕出了差漏之处,匆匆赶来随时待命。

“众卿平身~!”

朱棣扫了一眼众臣,点头。

“谢陛下!”

“陛下,有何吩咐?!”

锦衣卫纪纲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永乐帝朱棣的脸色,脸色不算太黑,他这才轻声询问道。

身为锦衣卫统领,属于皇帝直隶亲军,他一切行事都是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而刑部、督查院、大理寺属于大明朝廷政务系统,需先向内阁禀报,再由内阁的大臣向皇帝禀报。

“听说,昨儿你抓了张天师弟子苏尘?”

“是的,陛下!...此人负责守夜,焚毁了十余卷《道藏》。微臣将其关入诏狱,正待审问。

若是没有问题,便准备将他放了!”

纪纲有些疑惑。

这个案子不大,他也没惊动皇帝。

只是又因为涉及到永乐帝亲自吩咐修撰的《道藏》,所以他才慎重的先把人抓起来审问一下,等查清楚,再把人放了。

他还没来得及禀报此事。

可是皇上怎么知道此案?而且还特意亲自前来大明诏狱?!

“走,和朕一起去瞧瞧!

不去牢房...去耳墙内!

朕要看看,这小子究竟跟谁勾结,胆敢妄议太子之位的人选!”

朱棣露出一抹冷笑。

在《大明日记》副本的{用法备注}里面明确写了,所有的皇家嫡子嫡孙,都拥有一个副本。

这意味着,除了他这个皇帝之外,其他皇子手里也有副本。

幕后的主谋一定会出现在大明诏狱,和苏尘接触!

“是!”

锦衣卫纪纲一听,顿时一个激灵,感到浑身彻骨冰寒。

此人妄议储君太子?

这是死罪啊!

他马上带着永乐大帝,和司礼太监黄俨,还有刑部、督查院、大理寺众官员们纷纷躬身跟随,进入大明诏狱内的耳墙通道。

大明诏狱设计的非常独特。

咋一看是正常的石壁牢房,关押着众大案要案的囚犯。

但是石壁牢房的后面,却还设计了一层非常隐蔽的隔层——耳墙。

有些囚犯极为硬撅,不管如何严刑拷打,都不坑招供。

但是,人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稍有不慎自言自语!

或者夜里梦话!

或者在诏狱内见了谁,可能就透露出实情。

所以大明诏狱内才有这耳墙。

狱卒躲在耳墙内,可以随时监听牢狱内,囚犯的一切动静。

囚犯不慎透露出重要案情,就被狱卒监听到,抄录下来。

片刻功夫。

皇帝朱棣和黄俨、纪纲、刑部等众大臣穿过一条长巷,来到苏尘牢房后面的耳墙处。

这耳墙内摆放着一张简陋的木桌木椅。

桌上摆放着纸卷和笔墨砚台。

耳墙的壁上有细微小孔可以窥视,还有几个底小口大的瓷碗扣在墙上。

牢房内细微的声音,通过瓷碗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参见万岁!”

一名狱卒正在写着什么卷宗,他见永乐大帝、司礼太监黄俨、锦衣卫大统领纪纲和众大臣们来了,慌忙拜见。

“此犯有何异常?”

“此犯名苏尘,他除了吃睡,便是拿笔在一本本子上在写字,偶尔自言自语几句,非常安静,从不吵闹,并未见异常!

不过,此人经常自言自语一些奇怪的话...闻所未闻!”

狱卒连忙禀报。

朱棣一瞧这卷宗记录的文字,顿时皱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5 永乐帝耳墙偷听,老二跳入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