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心急火燎地想要向曹操推脱这烫手山芋,但曹操却精明过人,抬手制止了他。
“仁达所言甚合我意。”曹操正色说道,“文和经验丰富,稳重有方,此事交由你主持定能稳妥。既然如此,便由文和总揽大局,仁达从旁协助。此事关系我军安危,你二人务必尽心竭力,不得有误!”
曹操如此郑重其事地托付重任,贾诩无法再推脱,只得无奈应承:“贾诩领命,定不辜负丞相厚望。”
司马白也忙附和道:“明公放心,白必竭尽全力辅佐文和。”
曹操点头满意,挥手让众人退下。众文武纷纷离开中军大帐,各自去处理手下病卒之事。
贾诩走出大帐,见司马白径自走向自己营帐,心中怒火中烧。这小子刚才在众人面前毫不避讳地提出毒计,还拉上自己和程昱,现在倒好,一出门就想甩手不管?
他急忙追上司马白,怒气冲冲道:“仁达!你今日可算是害苦我了!丞相已采纳你的计策,明日李曼成和程仲谋便要执行你那抛尸之计。现在又命我等监造口布,这三日之内如何赶制得出六十万只?此计是你所出,你必须给我个说法!”
司马白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他悠然说道:“文和兄此言差矣。此计乃兄与仲德兄所谋,白不过是顺水推舟。此计精妙,非二位之智不能想出。司马白才疏学浅,只能望尘莫及。此计若成,二位当居首功。至于口布之事,还需劳烦文和兄多多费心才是。”
贾诩听后,不禁后退几步,重新审视起司马白来。他心中暗想:这年轻人虽年轻,却心思缜密,言语之间滴水不漏。日后还需多加小心才是。
他脸上的表情显得极其惊愕,仿佛目睹了极为诡异之景,如同看到了鬼怪般令人惊恐。
“文和,你莫非在戏耍老夫?”他语气中带着一丝怒意。
“老夫虽已年迈,记忆力不如往昔,但方才帐内所议之事,却仍旧历历在目。”
“我何时曾建议丞相,将染病的士卒尸身抛至新野?”
“这简直荒谬到了极点!”
司马白听后,却淡然一笑,接着说道:
“文和公不必如此谦逊!”
“你的才智,举世皆知,无人能及。”
“在下虽尽力追赶,却也难以望其项背。”
贾诩听到这话,眼眸微眯,此刻的他已没有先前的慌乱,反而如同一只历经沧桑的老狐狸。
“仁达此计之狠辣,世间罕见,我又岂敢居功?”
司马白听后,故作惊讶地回应:
“文和公并非初次施展此等计谋,又何须如此谦虚?”
贾诩闻言,静默片刻,随后郑重其事地说道:
“老夫坦承,老夫行事向来秉持一原则。”
“那便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以求在这乱世中保全自身。”
“若某事对老夫无益,即便心中有良策,我也会缄口不言。”
“然而,老夫想提醒仁达一句。”
“阴谋毒计,终究非正道所行。”
“你提出将染病尸身抛至新野之计,恐将引发更大祸端,损害丞相的大业。”
“若新野的瘟疫蔓延至整个荆州,届时你又将如何应对?”
司马白听后,面色依旧平静如水。
不知何时,他已取出一柄拂尘,轻轻扫过自己的衣摆,随即笑道:
“哈哈,文和公竟谓我无德?”
“这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之举?”
被曹魏第一毒士贾诩骂作无德,司马白也是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你这不是大哥笑二哥吗?
论及当今天下用计之狠辣,谁又能与你贾文和相提并论呢?
而且,这老狐狸怎么说着说着还动怒了呢?
居然开始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了。
想到这里,司马白也是忍俊不禁地说道:
“先生既谓我计谋狠毒,那我倒要请教一番。”
“曹丞相自黄巾之乱起便兴义兵,后召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以百姓福祉为重。”
“如此,可否称得上是有德之人?”
贾诩听后,眉头微皱,点了点头:“如此自然算是有德。”
司马白听后,笑了笑继续道:
“如今大汉王朝风雨飘摇,诸侯各自为政,纷争不断。”
“然而曹丞相却依旧坚守大汉社稷,平定袁术、袁绍,征服辽东。”
“大汉十三州,曹丞相已占据九州之地。”
“百姓在其治下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正道所行吗?”
贾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