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八章:哄抬物价?!绝了! (1/2)

因此,我恳请各位将军,切莫轻视曹军,须知骄兵必败的道理。

在众人刚取得一场大胜的喜悦中,孔明却面色凝重,如同泼了一盆冷水,使众人从喜悦中惊醒。听到军师语气如此严肃,众人也立刻收敛了心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关羽此时挺身而出,沉声表态:“军师放心,关某必将竭尽全力,誓死保卫我军周全。我们必将死守襄阳,不让敌人踏入半步。”

刘备也面带忧色,对诸葛亮说道:“军师,如今我军面临敌众我寡的困境,只能仰仗您的智谋。为了新野那无辜的百姓,还请军师竭尽全力。”

赵云亦拱手道:“军师有何指示,我等必定遵从。”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如今刘表病重,荆州局势动荡不安。曹军势力强大,我军若贸然进入襄阳,恐怕只会再次陷入困境。我们必须另寻出路。”

他的目光远眺,似乎穿透了白河的波涛,看见了荆州九郡的广袤大地。

刘备听到诸葛亮的话,也明白襄阳并非久留之地。但说到去路,他仍感到迷茫,不禁问道:“那军师认为,我军应退往何处?若襄阳失守,我军又将何去何从?”

诸葛亮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道:“江夏,正是我们的生机所在。

那里水域辽阔,我们可以依托天险抵御敌军。大公子刘琦与主公交好,必不会拒我们于门外。

若曹军追击,我们可借助江夏的水寨御敌。而且,江夏靠近江东,若曹操再兴兵来犯,我们还可向江东孙权求援。”

听到诸葛亮提及江夏,刘备开始仔细权衡那里的形势。

他的眼中逐渐亮起希望的光芒,兴奋地对诸葛亮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江夏确实是我军的最佳去处。那里土地肥沃,刘琦又视我如亲叔,我们到了江夏,必定能够抵御曹贼的进攻。”

“正是如此!”诸葛亮轻摇羽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胸中已有定计,他转首对关羽、张飞等人细述:“江夏之地,实乃安全之所。然明日,我等仍需与曹军巧妙周旋。”

“此举非仅为百姓争取撤离之时机,更可令曹军迷惑,不明我军虚实。”

“使其误以为我军决心死战到底,无退路可寻。”

“待曹军倾巢而出,不顾一切之际。”

“我军便可施展妙计,如金蝉脱壳,悄然撤离。”

众人见军师瞬息间已有良策,皆激动不已。前次诱敌之计,已使夏侯渊军险些全军覆没,此次必将让曹贼付出更惨重之代价。

随后,他详细部署防线,以阻挡曹军之进攻。众人皆对诸葛之深谋远虑、周全之计赞叹不已。

然而,刘备等人尚不知晓,曹军中已有人洞悉他们的撤退之路,正布下天罗地网以待。

次日,曹军大营内,士兵们忙碌准备,遵循曹公之命。一位身着青衫、手持羽扇的谋士,在营中悠然踱步。

他非但欣赏曹军之雄壮,更期待即将上演的大戏——那大汉刘皇叔的末路之旅。

对于诸葛孔明,这位谋士心中情感复杂。既敬佩其智计过人,又因其成为劲敌而心生忌惮。

此刻,他望着天边初升之朝阳,嘴角勾起一抹戏谑之笑:“孔明啊,我倒要瞧瞧你这条卧龙,如何从这看似绝境中寻得生机!”

与顶级谋士的较量,令他热血沸腾,充满了挑战与期待。

“文远,你又在琢磨那卧龙诸葛吧?”突然,一个沉稳的声音在旁响起。

谋士一惊,回首望去,只见荀攸那张和蔼的脸庞正望着自己。他松了口气,略带不满地说道:“公达,你能否先出声再走近?险些被你吓了一跳!”

他抱怨道,这老人家行走无声,真是吓人一跳。荀攸却是不以为意,继续笑道:“我军昨日受挫,众人皆对那诸葛亮心生忌惮。唯你对其念念不忘,倒是难得。”

“哈哈,真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实乃大快人心之事!”

司马白闻听此言,却含笑回应:“诸位同僚,我等皆为智谋之士,何须过于忧虑?夏侯将军此次失利,实则有两大益处于我等。”

程昱闻言,颇感讶异,心中想道:这司马白每每发言总是出人意料。

他带着些许好奇问道:“仁达,你此言何解?”

司马白缓缓道来:“正所谓‘知耻近乎勇’。丞相经此大败,必会更加广开言路,纳谏如流。”

“如此,我等谋士之策,必将更受丞相重视。”

程昱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觉得司马白所言甚是有理。

然而,正当程昱准备深入思考时,司马白继续言道:“再者,刘备军既已大胜,士气必然高涨至极。”

“那关羽、张飞二人皆骄傲自大之辈,此时定会轻视我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