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名医师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提出建议:
“丞相息怒,虽无速效之法,但瘟疫并非无计可施。只要丞相下令将染病军士隔离分散,安置于不同营房,我等再针对病情调配药方,必能逐步控制疫情。”
然而,他的话尚未说完,曹操的怒火便再次升腾。
曹操突然怒喝一声,声音震得帐内尘土飞扬:“混账至极!”
“众将士若各自求医,又怎能齐心破城?”
“再这般拖延,不知又要耗费多少粮草与人力!”
“将他拖出,先重责二十大板!”
话落,帐外冲入两名持械士兵,不由分说地将那医官架了出去,随即一声凄厉的呼痛声传遍整个营地。
曹操面色铁青,目光如炬地扫过其余医官,厉声道:
“我给你们三日时间!”
“若因你等懈怠而误了大事,我必不轻饶!”
言罢,他拂袖而去,留下众医官面面相觑,惊惶失措地逃离了大帐。
曹军大将曹洪望着医官们离去的背影,忍不住骂道:
“大哥,我看这些医官都是无能之辈!”
“战事正紧,怎能将将士们分散?”
“更何况我军人数众多,哪里能抽出人手照顾他们?”
曹操听着曹洪的抱怨,心中亦是烦躁不安,眉头紧锁,没有回应。
他深知瘟疫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若无良方,无论是士兵还是他这位大汉丞相,一旦染病,皆是生死未卜。
先前那名医官的建议,虽出于无奈,却也道出了实情。
然而,战争岂容儿戏?若真按他所言行事,那这仗还如何继续?
想到此处,曹操目光转向众谋士,沉声道:
“诸位皆是智谋之士,可有良策教我?”
此时,荀攸见众人皆沉默不语,便上前一步,拱手道:
“主公,此瘟疫如同烈火燎原,若不及时扑灭,我军将士恐将难逃厄运。”
“据那医官所言,虽无法根治,但至少可减缓其蔓延之势。”
“只是军营之中人员密集,实施起来确有诸多困难。”
曹操点头,赞同道:
“公达所言极是,但若依此法行事,我军士气必将大损,实非上策。”
言毕,他挥手示意荀攸继续。
荀攸见状,便继续道:
“丞相,臣斗胆直言,若不设法遏制瘟疫,我军将士的生命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
“为今之计,唯有暂且撤退,回朝整顿。”
“同时派人联络荆州蔡瑁、蒯越等人,待瘟疫平息后再图南征。”
“届时刘表病重,荆州必乱,我军再取之,定可一战而定。”
曹操闻言,眉头紧锁,长叹一声道:
“公达之计虽稳妥,但此次南征,我军士气正旺,若此时撤退,恐失将士之心。”
“瘟疫如此猖獗,岂能因之而阻我统一大业之步伐?”
“若此时班师回朝,恐刘备于新野趁机崛起,图谋不轨。”
“一旦刘备掌控荆州,其势必更为壮大。”
“届时,收复荆州之难,将成倍增加。”
曹操的话语中透露出无尽的无奈与不甘。
眼下的荆州之主刘景升病情沉重,生命垂危。
而荆襄的军政大权,已然落入世家大族之手。
新野的刘备虎视眈眈,江东的孙家亦暗中蠢蠢欲动。
荆州,这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因此,对于曹操而言,此刻无疑是夺取荆州的绝佳机会。
一旦错失良机,让刘备或孙权等人得逞。
将来若想再南下扫清障碍,必将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而且,曹操愈发感受到岁月的无情,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
想到此处,他不禁长叹一声:
“天意难测,莫非曹某注定无法成就一统山河之伟业?”
此时,曹操军中资历最为深厚的谋士程昱,开口劝道:
“主公,臣赞同荀公达之见解。”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眼下应以保全实力为重,谋划未来,方为上策。”
“若执意南下,主公贵体若染疫病,后果不堪设想。”
程昱适时住口,他最为关心的始终是曹操的安危。
瘟疫无情,若继续逗留,一旦曹操染病,后果将不堪设想。
曹操自然明白程昱的良苦用心,不禁叹息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