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幽州周仁站了出来,道:“主公,卑职的儿子可否与您一道进入汉中?”
李绩闻言,脸上顿时挂上了笑容。
好,周仁不错,李绩漏了一点,周仁就给他补上了一个获取这些人忠心的好机会。李绩笑着说道:“你们有儿子的都可以让他们与我一起,进入汉中,我会让他们统一读书,统一训练,待学习有成之后,便直接送入军中为官,你们看如何?”
“多谢主公!”
李绩说完,九个人连忙拜谢。
能够将儿子送到李绩身边接受教育,这可是好机会呀。
史阿等几人纷纷望向周仁,眼中露出你小子聪明的眼神。一时间,因为后代有了更好的前程,这九个分布全国各地的人都死心塌地的忠诚李绩,不为别的,因为自己的后代有了更好的机遇。
而李绩则收获更大,只言片语就瓦解掉了王越麾下的势力。
纵然王越能指挥九个弟子,但有了子女在李绩身边,这些人自然会更加忠诚于李绩。
######
拜蔡邕为师,官拜汉中太守,收服王越……
李绩此次洛阳之行,已经是完美的画上了一个句号。
因此,李绩收了王越,安排好今后英雄楼的去处之后,便去拜别董卓,当然面临的自然是董卓一手狼牙大棒敲打,一手胡萝卜赏赐的威慑。
做完了这些事情,李绩就剩下最后一件事,拜别蔡邕,带走蔡琰。
一大早的时候,李绩就到了蔡邕府上。
因为知道李绩要离开洛阳了,卢植、王允、马日磾、杨彪四个为老不修的老家伙都早早的到达了蔡邕府上。
李绩一抵达,便开始接受四个老家伙的轮番轰炸。
从王允开始,王允忠君爱国,自然是告诫李绩要忠君报国,忧国忧民;杨彪家学渊源,告诫李绩要勤奋学习,无有须臾懈怠;马日磾笑眯眯的,安慰了李绩几句话,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告诫李绩此去汉中慎言慎行,除此之外就没有了;最后轮到卢植,这面容冷峻的老头难得露出了笑容,不过说话简明扼要,只有一句话:男儿大丈夫,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家国。
听着四个老家伙的唠叨,李绩头都大了,不过心中却闪过浓浓的暖意。
不为别的,这四个老家伙是关心他的。
李绩和王允几人客套了几句话,然后朝蔡邕行了一礼,便带着蔡琰离开了。
########
洛阳城外,三辆马车缓缓驶出城门。
“琰儿,放心吧,我以后会把老师接到汉中的,到时候老师和琰儿就不用分开了。”
中间一辆马车中,李绩望着脸上挂着淡淡忧伤的蔡琰,出言安慰道。
三辆马车,第一辆马车坐的是王越,以及英雄楼的三个武士;第二辆马车自然是李绩和蔡琰单独坐乘坐的;最后一辆马车则是程昱、郭嘉、荀攸三人乘坐。
“绩哥哥,你真的会接爹爹到汉中吗?”蔡琰眨眨眼,忧郁的脸上闪过一抹喜色。那修长晶莹的眼睫毛一眨一眨的,颇为好看。她目光清澈,干净得近乎纯粹的目光落在李绩身上,眼中带着无限的期盼。
饶是李绩面皮厚,脸上也是一阵发烫。
李绩明白董卓对蔡邕有拔擢之恩,但是董卓的恩情和蔡邕对大汉朝的忠诚相比,蔡邕肯定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忠于皇帝。
没有了蔡琰掣肘,即使李绩派人接蔡邕离开洛阳,恐怕蔡邕也不会离开的。不过李绩当然不会把这些话说给蔡琰听,他揉了揉蔡琰的小脑袋,说道:“琰儿放心吧,我一定会把老师接到汉中,让老师和琰儿相聚的。”
“嗯,多谢绩哥哥。”
蔡琰清澈的眸光中闪过一抹激动,但仍旧掩盖不住脸上的忧伤。
父女别离,心中难免有所抑郁。
马车一路行驶,洛阳早已经消失在了地平线上。
汝南城,时隔近一月,李绩终于又回来了。
三辆马车缓缓驶到城门口,停了下来。
城门口,周仓一身甲胄,站在城门口等待着李绩。裴元绍率先跳下马车,跑到周仓跟前,伸出拳头锤了周仓的胸膛两下。
李绩也从马车中站了出来,站在车辕上,仰望着饱经沧桑的汝南城,心中感慨。
一趟洛阳之行,已是物是人非了,他朝周仓挥了挥手,然后命令道:“周仓,进城!”
汝南城,城南。
校场,李绩负手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俯视着站立在下方的黄巾将士,胸中顿生一股豪气。时至今日,终于在这个时代有一个正式的官职了。
昨日李绩回到汝南城,黄巾上下欢呼鼓舞,摆酒庆贺。
所有士兵都知道李绩前往洛阳求官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