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之时,志才兄取出此酒,你我在大帐中痛饮,岂不快哉?
陈玄言罢,微微抿嘴,颔首,向戏志才示意,最后转身离去。
戏志才脸色滞滞,看着陈玄的背影神色复杂。
到最后,他也如陈玄一般也微微点头,大步迈向营帐方向。
典韦从远处向陈玄迎来,朝他扔了一张黑色大氅。
“怎么这么久?”典韦粗声粗气。
陈玄看着混身覆雪须发皆白的典韦,伸手掸了掸其肩上的积雪。
典韦抖了抖身上的雪,像一头被雨淋湿后抖水的狗子。
“我故意的,好让你看看我等了多久!”
“你不会给我送进帐来?”
“你们谈劳什子军机大事,我哪敢啊!”典韦神色揶揄拿陈玄打趣。
陈玄拢了拢身上大氅,而后几声朗笑,把典韦甩在身后,“走,回去喝酒!”
陈玄注定了不会有什么朋友。
陈玄也不需要那么多朋友。
他对于朋党的认知远比这个时代的人要多得多,脑子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也多得多。
帝王无有不忌朋党者,曹操也不会是例外。
然而对于三国这个时期的人来说,却并非如此。
倒不是他们愚蠢。
而是一个词,头铁。
此时的名士之风太盛行了。
所谓结党,在此时的士人们看来,不叫结党。
士人志气相投坐在一起臧否人物,针砭时政,叫做清谈,叫名士风雅,是名士之风的象征。
甚至,谁家来往的名士越多,谁就越是名士中的名士。
就连曹操本人,在年轻时都拼了命地混入名士圈。
甚至大约十年前,曹操为了被名士们认可,还曾直接面见灵帝劝其解除党锢,任用名士。
然而曹操在当了掌权者后,最是明白这些结党的名士们能量有多巨大。
一时名士孔融、魏讽、崔琰等人最后死在曹操手上,很难说与结党毫无关联。
孔融【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
魏讽【有惑众才,倾动邺都,自卿相以下皆倾心结交】
崔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
这在陈玄看来,或许正是陈寿的春秋笔法。
而贾诩这样为了谋身而弃大义于不顾,遭天下名士唾弃之人,熬死了一大批名士,当上了三公。
程昱这样私德有亏毫无人缘的人,差点当了三公,也得了善终。
曹叡后来的“浮华案”同样也是一次对结党之人的震慑与打击。
所谓“浮华”子弟,内核仍然是朋党。
这些人清谈交游,褒贬人物,议论朝政,意在利用舆论来干预政治。
曹叡在时,就连夏侯玄、司马师都因为结党,遭到了“党锢”,不许为官。
不是司马师、夏侯玄愚蠢。
而是对于三国时候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历史实在是太短了。
他们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他们仍然以为,士人团结起来的能量是巨大的,是足以和王权、皇权对抗的。
然而曹操们会告诉这些人,这不可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