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虽然开口笑了。
但是,大殿现场的场面气氛,还是多少显得有些凝滞。
四周的西凉诸将,已经一个个怒目而视,浑身上下杀气腾腾的模样,仿佛下一刻,他们就要一拥而上。
在他们看来,吕布拒绝给董卓当义子,那就是不知好歹。
要知道如今这支西凉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董卓之前嫡生的儿子,都已经早逝。
稍大一点的血脉,也唯有一个孙女董白,年芳十五。
这种情况下,一旦董卓哪天出现意外,诺大的西凉军团,就有分崩离析的可能。
董家的家族,人丁单薄。
董家兄弟共三人。
老大董擢,老二董卓,老三董旻。
老大董擢,在董卓进京前就已经去世,因而董卓董旻兄弟二人,掌握着军队的核心领导权。
弟弟董旻,官拜左将军,同董卓的前将军并列,而董卓军其他将领最多只是中郎将和校尉这个级别,足见董旻地位之高。
可惜,无论是董旻也好,侄子董璜也罢,都只是依附董卓的威势。
单独拎出来,也不能够有能耐去掌控西凉军。
虽然他还有女婿李儒与牛辅。
因而从理论上说,弟弟董旻、女婿李儒、牛辅,还有他大哥董擢之子董璜,都是董卓的候选接班人。
可是,李儒是文人,董卓在的时候,可以凭借董卓的权威,发表言论。
董卓不在了,他也无法服众,只能依附他人。
至于牛辅,更是庸碌守成之辈,不堪重用。
原时空的他,怯懦多疑,甚至以疑心杀掉了同一阵营的董越。
又因为害怕军队兵变,抛弃部队逃亡,被随从所杀,简直愚蠢至极。
西凉军群龙无首,最后李傕郭汜还是为了求自保,才狗急跳墙似的,裹挟西凉军攻下长安,导致天下真正的开始了大乱。
西凉军内部,从始至终都无法做到真正统一,最终分崩离析,被人各个击破。
什么?
假设吕布在没有参与刺杀董卓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到上位的可能?
理论上来说,如果,真的给他一段时间磨合掉并州与西凉之间的矛盾冲突。
说不定,还真有那个可能。
当然了,只是所谓的理论。
吕布自己心里清楚。
他从一开始,就没有那个可能。
因为,在董卓麾下,吕布的地位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待遇。
对于董卓来讲,西凉系军队才是属于他的基本盘。
而吕布,对于西凉系来说,只是一个外人。
所谓的继承的可能,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
即使他真的一直对董卓忠心耿耿?。
等董卓死了,也轮不到他去继承西凉系兵马。
因为,他压根就不可能,受到西凉系将领的支持和拥戴。
这个时候,是讲究州里关系的。
所谓“州里”即同州,“乡里”即同郡。汉末是典型的“乡党政治”猖獗时期,以州郡出身攀关系的数不胜数,文多不载。
并州与西凉的关系,可不怎么好。
要知道,历史上,在董卓活着的时候,吕布就“忧死不暇”。
出兵镇压孙坚的时候,“凉州大人”胡轸为大督护,“并州飞将”吕布却仅为骑督。
且胡轸屡次要挟,要“杀布立威”,斩将祭旗。
他不仅不能继承凉州势力,甚至还得被李傕、郭汜等根正苗红的“凉州大人”追杀悬赏,被逼得逃到司隶河内去了。
杀董卓易,但是后续需要面对的董卓势力反扑就是很难了。
何谈收编。
更无从谈说,什么继承不继承的问题了。
也许原本的吕布,因为盲目短视,会因为虚无缥缈的可能,而趋之若鹜。
但是,现在的吕布,压根不会踩坑上当了。
不过,他的这份“清醒”,落在其他人眼中,就是不知好歹了。
本就对董卓最近,过于宠偏吕布的行为,有些意见的西凉诸将,恨不得直接抓住机会,就给吕布扳倒了。
然而,面对西凉诸将的怒火,从始至终的吕布,却都是一副随意不屑的模样。
因为,他明白,只要董卓不发话,这些人就不敢真的闹腾起来。
只要不真的翻脸。
他就无所畏惧。
环视一眼诸将后,而后晃了晃身躯,故做醉态,对着董卓醉意抱拳道:“董公恕罪,布却是有些不胜酒力,为免出丑,只能祈愿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