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益州矛盾初显,重修都江堰遭拒!(求鲜花) (1/2)

当下,

各地割据势力都在养精蓄锐,实力大大提升。

目前,曹操已经占据北方八成以上,孙权也已经完全控制江东。

反观益州,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内部暗潮汹涌。

东州集团,益州土著势力都是影响益州发展的重要因素。

益州想要真正强大,仅仅依靠不思进取的刘璋很难实现。

同时,绵竹之地还是太小了,而且加之刘璋阻碍,刘循做起事来一直不能放开手脚。

如果能够全面接手益州,便能够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刘循终于下定决心要跟自己的老爹摊牌。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为避免自己在到达之前刘璋受人蛊惑,刘循当即便带诸葛亮前往成都。

“你现在可是出息了。”刘璋铁青着脸,话里明显带刺,随后又补充说道:

“假以时日,这益州是不是就没我的容身之所了?”

刘循名声大噪,刘璋虽身在成都,但也如雷贯耳。

不过,他只希望刘循能够安安稳稳待在绵竹,以免惹上麻烦牵连益州。

“父亲,您误会孩儿了。”刘循为让刘璋打消疑虑也是解释说道:

“凉州之事,益州虽然让马超成功归顺,但也引起曹操不满。”

“曹操之所以让汉献帝下次诏令,无非就是让我父子相残,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啊。”

刘璋眉头紧锁,曹操手下谋士如云,能想出如此毒计倒也并不为过。

可让自己放弃这益州牧的位置,刘璋打心底里不愿意。

刘璋疑虑之际,诸葛亮为解刘循之围主动起身说道:

“大人,公子所说句句属实。”

“您应明察秋毫,不能被人蛊惑啊。”

当时支援曹操益州破有收获,刘璋想起主意就是诸葛亮所出。

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处事却十分老练,颇具辅佐之才,那时起诸葛亮便逐渐得到了刘璋的信任。

刘璋放下书简,转头看向诸葛亮说道:

“依你之言,我这益州牧的位置是让还是不让?”

面对刘璋对自己的再次试探,诸葛亮从容应答道:

“如若大人不答应,曹操必定借此大做文章,说您忤逆朝廷。”

“为今之计,您不妨顺势而为。”

“公子继承您的位置,您来做益州幕后的掌舵人。”

“这样一来既维护了献帝,又能让曹操无话可说。”

“日后益州与曹操日后矛盾加剧,大人也能够明哲保身。”

诸葛亮谏言后,刘璋越发不安。

自己虽是一方割据势力,但与曹操为敌刘璋根本没有任何底气。

而且自己如果不同意,其他皇室宗亲也会借此刁难。

为保全自己,一个益州牧的称谓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刘璋终于松口让刘循担任益州牧。

上任之后,刘循顺势将大本营搬到了成都。

益州的经济、军事则是统一交给诸葛亮打理。

诸葛亮从严治军,对百姓也是极为爱护。

刘璋看到益州治理颇有成效,索性将权利全部交给了刘循。

闲下来的刘璋则如闲云野鹤一般,悠闲快活。

刘循成功上任益州牧,曹操不仅计划功亏一篑,还给自己埋下了巨大威胁。

眼见着益州在刘循的带领之下实力愈发强大,曹操心中愈发焦虑。

益州发展势头正好,刘璋手底下的那些老臣倒开始折腾了起来。

刘循作为刘璋之子,他们自然不敢公然作对。

不服气的他们便将矛头转向了诸葛亮。

反对派认为诸葛亮十八九岁的年纪太过年轻,没有能力同时挑起益州经济、军事两根大梁。

在诸葛亮颁布征军令和征税令的时候他们便出来多加阻挠。

吵得最凶的当李严和张松。

李严在益州派系中属于东州派。

这东州派原来是南阳、三辅进入益州的流民组成,后来因为刘焉赏识逐渐在益州占据一席之地。

刘璋在任之际,便一直利用东州派来压制益州派系。

那张松就是属于益州派系的,益州派系则是以益州本地氏族为主。

此前益州派屡受东州派制衡,所以两派之间早就水火不容,积怨颇深。

诸葛亮能被两派同时重视,可见他们都在害怕刘循上任后会影响到自己的势力。

像这样的党派之争刘循痛心疾首,但当下却也只能从中调和。

议事殿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十六章 益州矛盾初显,重修都江堰遭拒!(求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