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在看过诸葛亮的图纸之后,却是各个摇头。
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将如此精密的的东西给制作出来。
“大人这东西太为繁琐,我们也是有心无力。”一个工匠说道。
“画这图的人显然功力深厚,您何不让他来制作?”另外一个也是问道。
刘循并没有多说,此时的他才想起,以现在三国这个时代知识,即便自己都能看懂的东西,对他们来讲或许也以太过超前。
但这小小的困难刘循还没放在眼里,他也是接着说道:“如果只将图上的零件做出来,你们可能做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工匠也是再次盯着图纸看了起来。
只见那老工匠在图纸上极为精细的打量一番,片刻钟后,那人才吞吞吐吐说道:“或许可以一试。”
“好!”只要能试就有机会,即便到这刘循便已经十分满意了,他也是接着说道:
“这段时间,你们就想方设法把零件全部做出来。”
“等到零件做完,再一步步解决。”
在诸葛亮前往江东的这些日子,刘循也是时不时前去查验诸葛连弩的制作。
虽然进度十分缓慢,但是大部分零件还是被凑了出来。
时间一晃,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
诸葛亮离开武陵之后,乘船沿长江而下,大船昼夜不停,终于到达江东。
不过,刚到江东,诸葛亮这边也是颇有压力。
自从赤壁之战大胜曹操之后,江东势力逐渐开始膨胀。
那些江东重臣对于突然到访的诸葛亮十分轻视。
他们觉得益州只会跟在江东身后,趁江东与曹操大战之际捡便宜。
而对于这次诸葛亮想要结盟的请求,他们也是觉得这是益州懦弱自保的手段。
面对江东群臣的排挤,此时的诸葛亮却显得异常平静。
孙权也是刻意挖苦诸葛亮说道:“早就听说刘州牧与曹操实为同盟,今日却要来与我江东同盟,不知孔明该如何解释?”
诸葛亮笑而说道:
“天下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刘州牧本是皇室宗亲,只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忍献帝难做,百姓流离失所,方才与其同盟。”
“今益州已收复汉中,凉州,实力早已不同往日。”
“刘州牧不忍献帝再受劫难,方才想与江东结盟救献帝于水深火热之中。”
孙权笑问,“既然益州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又何故与我江东同盟呢?”
诸葛亮仍临危不乱,继续说道:
“天下之事,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刘州牧本就爱结挚友,江东赤壁一战令人佩服,刘州牧自然愿与江东结好共谋大事。”
孙权见诸葛亮从容作答,再次问道:
“那刘州牧又如何能确定我江东会与益州结盟?”
诸葛亮逐一分析说道:
“曹军赤壁之战虽败,但江东只伤其筋,并动其骨。”
“来日不久,曹操必再征江东,那时曹军定然不会再吃昨日之亏。”
“今日江东得以幸免,依托于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未必常有。”
“不知您是否还有信心能够抵抗曹军。”
“倘若江东与益州联盟那便可轻而易举攻下江陵襄阳一带,继续北上也能有多一分把握。”
孙权刚刚有所犹豫,周瑜便站了出来说道:
“我江东沃土千里,足兵足将,待我攻下江陵曹操不得为惧。”
“江东不必与他人为盟。”
仅仅凭借江东之地抗曹操,孙权心中其实并无把握。
孙权转头看向鲁肃,说道:“子敬怎么不说话?”
周瑜和群臣都不支持联盟,鲁肃本不愿在议会上明说,但见孙权主动发问,他还是说道:
“我江东虽已强劲,但比起曹军仍有薄弱之处。”
“联合所有势力共同对坑曹操,也同样是明智之举。”
“尚且如果北上势必要无法全部倚靠水军,与益州结盟对我江东并无坏处。”
“大都督所言也并无道理,还请主公决断。”
孙权眉头露出的皱纹几乎堆叠了起来,周瑜之言虽有道理,但他却不敢轻易冒险。
三万兵力对坑二十万兵力以少胜多,确实有很大的侥幸在里面。
一番犹豫之后,孙权这才眉头舒展换上了笑容,随后说道:
“共同讨伐汉贼,乃我辈重任。”
“汉贼一日不除,天下一日难安。”
“既然刘州牧有意,那我江东便做个顺水人情同意联盟一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