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和李彦小酌到了深夜才睡下,将天龙戟法交给刘宇之后,李彦便打开了话匣子,将曾经在雁门关建功立业,但最后都为皇甫家做了嫁衣的抱怨吐露了一番。
到半夜时分,李彦醉倒了,刘宇将其抱到房间休息,迟疑片刻后,还是伸手点指在了其眉心。
顿时,一股记忆涌现,从李彦出生到其长大拜入玉真子门下,而后学艺归来在雁门郡从军,此后十几年在雁门关与胡虏厮杀。
但也确实有战功大部分都被皇甫家收入囊中的不甘。
读取记忆只用了不到半分钟,李彦依旧在沉睡中,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睡得很香。
“呼……
有了这些记忆,只需要花费时间融会贯通,便能够将李彦的武艺和战场厮杀经验全部消化!”
刘宇找了件衣服盖在李彦身上,心满意足的找到自己房间躺下,进入了梦乡。
这一夜,刘宇睡得很沉,在梦境中,刘宇的大脑正在疯狂的运转,将李彦的记忆完全消化成为刘宇的本能。
每一戟的挥出,战场上每斩杀的一个敌人,都仿佛是刘宇亲手斩杀!
“起来做早饭了!”
第二天,刘宇依旧天刚蒙蒙亮就醒了,那双明亮的眸子中,多出了一种坚韧与铁血,不过外人很难发觉。
清晨,刘宇依旧带着孩子们一起煮早饭,切肉的切肉,烧火的烧火,早餐每个人都得到了一碗肉羹粥。
刘宇准备最开始的一周,所有事情都带着六十个孩子一起完成。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集体活动的参与感,能够极快的形成凝聚力。
制作竹床,购买粗布制作被子、衣服,每个人都在参与。
一周之后,小院之内已经一派欣欣向荣之象,每个孩子都彻底的失去不安全感,凝聚在刘宇身边,活泼起来。
“今天,咱们就开始锻炼体魄,还有读书识字了!”
一周之后,从垃圾桶捡了一堆纸皮和瓶瓶罐罐之后,刘宇便取出准备好的黑板,准备开始授课了。
六十个孩子,每三个人一组,坐在同一张桌子后,看着刘宇印刷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刘宇一边念,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孩子们听后也跟着念,看着黑板。
而后又是逐字教导念法,开始识字。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上午的时间,刘宇都在教导三字经,识字为重,理解其义次之。
吃过午饭,下午则是教导数学,从加减法到九九乘法表,懂得算术后便也够用了。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第二天清晨,阳光刚洒落大地,小院中便响起了阵阵朗读声。
从三字经到九九算数表,所有孩子都无比认真地朗读、背诵着。
“这是……隔壁那刘郎的小院在读书?”
张府,家主张咏从床上被吵醒,本来还有些生气,但立刻便震撼起来。
“好像是那些小娃娃在背书。”
妇人张氏也醒了过来,而后疑惑道:“这是什么典籍?这般朗朗上口,却又从未听闻过,不应该啊?”
“人之初,性本善……”
张咏跟着默念,认可地点着头,而后便是耸然一惊。
这典籍他也从未听过,难不成是这刘郎自己所作不成?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而后全部沉默下来。
一开始张咏听说刘宇找来六十个幼童准备教导其读书时,是嘲讽的,毕竟他都不觉得刘宇是读过书的!
但现在,张咏心中只有震撼。
“抄下来,然后拿去给太守大人问问,是古就有之的典籍,还是哪位大儒新作的蒙学之书……”
张咏没了睡意,起床便开始写信,誊抄着刘璃她们朗诵的三字经,一边安慰自己,这三字经应该是哪位当代大儒新作。
他不愿相信是刘宇之作,三字经虽然怎么都算不上儒学经典,但也绝对是不可轻视的佳作!
……
“父亲,这是什么典籍,为何我没有读过?”
早餐时,少年的张辽望向父亲询问,他这一早上同样被三字经给洗脑了,吃饭都忍不住在心中重复。
“或是大儒新作。”
张咏摆了摆手,食欲不高地道:“听听便也罢了,但熬炼体魄不能落下。
还有,《左传》才是关键,不可分心!”
马邑张氏因为身在边郡,所以基本上都在雁门郡出仕,偏向武将一脉发展,倒是对三字经没那么上心。
可以听一听然后记在心中,但并不太在意,终究只是启蒙书。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