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巨贾之子,翻墙少女 (1/2)

这一世,李宣出身于冀州的某个商贾之家。

家庭出身还算富足,至少吃穿不愁。

但在古代,士、农、工、商的阶级无比森严。

商人向来处在社会鄙视链的最底端。

尤其是在东汉末年,这个人吃人的年代。

商人的命运更是最为悲惨。

李宣深知,或许唯有爬到足够高的位置,才能获得在这乱世生存下去的资本。

而只凭商人的身份,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自少时起,李宣便着手帮助便宜老爹将生意规模扩大。

凭借李宣穿越者的远见卓识,李父也从一个普通的行商,一跃成为了冀州巨贾。

可即便如此,商贾本质上的低贱地位也仍旧没能得到改善。

好在。

恰逢时年。

汉灵帝在位,朝中卖官鬻爵的习气无比猖獗。

于是经过一番运作。

李宣用大价钱为李父“捐”出了一个“虎贲侍郎”的官职。

虎贲侍郎,京中的一个微末小官,名义上是京师禁军的一个头领。

与正儿八经的“侍郎”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真正的侍郎,常伴皇帝左右,职责是协助皇帝参理政事,是真正的天子近臣。

而李父的这个“虎贲侍郎”不仅是个微末小官,而且还是个“水货”。

这也是“买官”的弊病之一。

——买到的官位大多没有权利,只能当个空头支票。

因此,李宣并不想用这种“买官”的方式获得官身。

饶是如此。

凭借这个“水货官职”,也终于算是让李父摆脱了商人的身份,获得了实打实的“官身”。

借由官身,李父也才终于有机会进入政界,开始同一些冀州的大小官员交往。

那位河间郡的范太守,便是如此结识的。

起初。

李宣本想用金钱攻势买通范太守,用“察举”的方式来举荐他做官,直接“C位出道”。

但不料。

李宣还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范太守确实是贪财不假。

但可惜,有些事是钱无法解决的。

就比如——出仕当官。

无他。

原因很简单。

——僧多粥少。

在察举制之下,想要当官,只能由官员进行推荐。

最常见的便是“举孝廉”。

朝廷各部官员、以及各个州郡长官都握有“举孝廉”的名额。

但一郡之内的世家子弟何其多?一个州郡才有几个地方长官?

这种推举的名额连世家门阀内部消化都还嫌不够,怎么能轮到李宣一个“商人之子”?

以河间郡的范太守举例。

他手中“举孝廉”的名额已经排到了十年之后了。

因此李宣根本没有半点机会。

时间不等人。

穿越前,李宣本是一名中文系的大学牲。

他心中明白,震惊华夏历史的大事件“黄巾之乱”即将爆发。

而这也是东汉政权走向崩坏的开始。

黄巾之乱,对李宣而言既是危险也是机遇。

所以在此之前,李宣必须要为自己谋到一个良好的出身。

这才方便他接下来的乱世之中崛起。

好在。

天无绝人之路。

最终,通过范太守,李宣还是找到了一条权限的上升路径。

那便是——卢氏学府!

原来,这位河间太守范大人,竟是卢植当年的故友。

卢植,字子干,大名鼎鼎的“汉末三杰”之一。

在后世,卢植虽然有名,但更加出名的却是他的两个学生,汉末割据群雄中的两大诸侯。

——幽州牧公孙瓒,汉昭烈帝刘备!

拜入卢植门下,便等于得到了和这两位大佬接触的机会。

不仅如此。

卢植身为当世大儒,在朝为官的门生故吏数不胜数。

保不齐哪天,李宣就能通过“卢氏学府”这个平台,收获被推举的机会。

于是他没有犹豫,毅然选择孤身前往洛阳,拜入卢植门下。

好在,李宣拜师的过程还是十分顺利的。

“卢植弟子”这重身份,也预示着李宣踏上了迈向东汉权利中心的第一个台阶。

.................

身为尚书府的门童,小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2章,巨贾之子,翻墙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