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刘备的要求,这一次扩军,至少要扩到四万人左右。
这倒不是缺粮,而是缺乏兵甲武器等,四郡毕竟新定,扩军一万五千人,这是刘备与诸葛亮商议后的结果。
会议结束后,孙乾吊孝归来,同众人的猜测一致,鲁肃果然接替了周瑜的大都督一职。
周瑜的设想,是连接荆州、益州,这样孙权便可以占据长江以南,但他出征至巴丘就病死,接任的鲁肃并没有这么激进。
在鲁肃看来,交、广二州人口少、地方偏远,且多山越、蛮夷,缓缓图之的话,可以当作东吴将领的练兵场地,总归都是囊中之物。
至于益州,有山川地形之便利,轻易是攻打不下的,与其费大功夫打益州,不如先看看眼前。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被周瑜击败,但寿春仍在曹操手中,若不能夺江淮之地,仅凭长江天险,是守不住江东的。
鲁肃上任后,便建议孙权将眼光看向距离更近的北方,至少要将徐州以南的彭城和寿春连作一线,这样江东既可自保,也可以随时反攻。
所以与鲁肃一番书信往来后,诸葛亮便建议,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这样就可以占据江陵重镇,通过与孙权的盟友关系,将对抗曹操的前线推进到西起江陵、中经合肥、东至彭城一段。
对于鲁肃的将南郡借给刘备的建议,孙权衡量一番后也同意了。
原因无他,曹操屠徐州后,江淮之间的百姓,或被曹操强行迁往北方屯田,或纷纷南逃,竟形成了一片无人区。
假设不能夺回寿春合肥,就意味着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对曹操来说是不设防的。
万一曹操再起大军,发动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孙权实在没有信心能够再次取胜,毕竟雄姿英发的周瑜已经病死了!
于是很快,刘备便接到鲁肃的来信和派来的使者,希望刘备能够前往江陵谈判。
诸葛亮本想亲自去江陵,他实在不愿意刘备冒险,但鲁肃的要求很直白:
他必须得和刘备亲自谈,否则与刘备下属谈的话,万一将来双方撕破脸呢?
刘备便安慰诸葛亮:
“军师且宽心,鲁子敬是忠厚长者,必不会害我!且我带陈到前往,再令云长随行,自保无忧,军师勿虑!”
“…既如此,主公不宜多停留,早去早回!”
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拉着关羽再三叮嘱了一番。
……
江陵城内。
看到立在刘备身后的关羽,鲁肃微笑了起来:
“刘使君,吾主孙侯本意志在益州,奈何公瑾…”
他敛起笑意,眉宇之间多了几分哀愁:
“天不假年,使国士早亡!”
刘备顺口安慰了两句,鲁肃便继续说:
“先前孔明先生来信,有意借南郡,吾主孙侯也同意了。只是有借有还,若吾主要回南郡时,使君不可推脱!”
借南郡、将战略重心从益州转向合肥,对于鲁肃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江东兵弱,兵力分散在世家将领的部曲中,故而江东兵打防守战还可以,进攻战就颇不足力。
周瑜挟赤壁大战之威,尚且无法突进益州,曹操又在淮南虎视眈眈,所以相比之下,孙权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盟友,那就是刘备!
“这是自然,我借南郡,意在北抗曹贼,为孙侯分担,非为私心也!”
将南郡借给刘备,还有一个原因:
若南郡仍旧在孙权手中,江东防守北方的战线就拉得太长,占据四郡的刘备势力却在江南,反而是孙权要为刘备抵挡曹操了!
所以借南郡也是为了让刘备有地方与曹操直接对抗!
总之,借南郡对于孙权而言,并不是出卖土地,而是需要拉着盟友一起承担曹操的压力!
这一番操作后,孙权自然是没有余力攻取益州了,所以益州若是刘备愿取,孙权也没办法阻拦。
与鲁肃商议好了细节后,鲁肃便说:
“孙破虏有一女,平素喜爱武事,常言非英雄不嫁!”
“孙侯宠爱此妹,以为刘使君天下英雄也,欲与使君结亲,使君以为如何?”
鲁肃是坚定的孙刘联盟支持者,他觉得当下双方都与曹贼不共戴天,是天然的盟友关系。
但孙权却觉得,若是能联姻,这样的盟友关系才更牢固,于是鲁肃在前来将江陵兵马带走,将南郡借给刘备时,就得到了这样一个要求:
与刘备联姻!
鲁肃并不赞同,但无奈孙权坚持,他也只得将话带到这里。
至于能不能成,鲁肃也不抱任何希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