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说得对。”一旁的蔡邕也缓缓开口,他身着一袭长袍,面容庄重,神色中带着担忧,“迁都乃是国之大事,关乎社稷安危、百姓福祉,不可轻举妄动。这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还会对天下的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慎重考虑,不能仅仅为了应对眼前的危机就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他语气沉稳而坚定,透露出一位大儒的深思熟虑。
李修远不慌不忙,缓缓转头看向蔡邕,目光平静而坚定:“蔡大人,您觉得以袁绍、曹操的性格,他们会善罢甘休吗?袁绍此人,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称霸天下;曹操更是奸诈狡猾,绝不会轻易放弃这次攻打我们的机会。他们打着勤王的旗号,实则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即便我们这次能侥幸抵挡他们的进攻,他们也必定会卷土重来。与其一直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利用这次机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他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
蔡邕微微一愣,一时语塞,似乎没想到李修远会如此直接地分析袁绍和曹操的性格特点,心中不禁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审视。
“不如这样。”李修远继续有条不紊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自信,“我们先下一道诏书,声称要在长安重修宫殿,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既可以向天下人表明我们对长安的重视,又能为将来的迁都做好铺垫。等到袁绍他们兵临城下,我们再带着天子撤往长安。到时候,我们是为了保护天子的安全,是正义之举。而袁绍他们,反而会被天下人视为扰乱天下、危害天子的逆贼。谁是谁非,天下人自有公论。如此,我们不仅能成功迁都,还能占据道义的制高点,让袁绍他们的阴谋无法得逞。”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众人更清楚地理解他的计划。
董卓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此计甚妙!李儒,你立刻去拟诏书!不得有误!”他声音里充满兴奋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在长安的新宫殿中发号施令的场景。
李儒虽然满心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领命而去。他脸色阴沉得可怕,眼中闪烁着怨恨的光芒,深知李修远这一计的高明,也明白自己在这场争论中彻底输了。
散朝后,众人陆续离开大厅。蔡邕却叫住了李修远,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李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李修远微微点头,跟随蔡邕来到了偏殿。偏殿内光线昏暗,气氛有些压抑。
蔡邕开门见山,直接问道:“你是不是早就料到会有今天?”他目光紧紧盯着李修远,试图从他脸上找到答案。
李修远坦然承认,神色平静:“确实如此。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袁绍、曹操等人不会轻易放过我们,他们迟早会起兵反抗。而迁都长安,是我们应对这场危机的最佳选择。”他语气中没有丝毫隐瞒,好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