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马,手持方天画戟跟在车旁。刘善看了看吕布的枣红马,不由得吐槽:真是跟红色的有缘,这赤兔还没到手呢,骑的居然还是一匹红色的马。
不过吐槽归吐槽,刘善的心情还是格外的好的。既然调用吕布不成问题,那么后面征用一队骑兵的事儿,就会更加的顺利。而自己的初步计划,又是杀入草原深处,战马更是不会缺少。到时候给吕布换一匹好马,最好换个黑的。想着,刘善在晃晃悠悠的马车中逐渐进入了睡眠。
而接下来,刘善与丁原的相见,以及交接,更是出乎意料的顺利。
丁原对汉室的忠诚,是融入到骨子里的那种。
忠于汉室,哪怕君主不明。
忠于汉室,哪怕少主弱小。
忠于汉室,哪怕天下大乱汉室衰微。
而基于这种忠诚,皇上颁发的圣旨传抄到并州之后,丁原就已经把全部兵将重申重查登记在册。甚至还有主要将领的简单说明。
所以挑兵选将就简单到了极致,刘善把花名册上的武将都审查过一遍之后,点出了高顺,说了一千骑兵的事儿,吕布领着高顺就直接去军中点了一千骑兵。点兵的过程也极为快速,毕竟高顺本来就有本部兵马。
高顺在历史中就以治军严格出名,后来带出来的陷阵营更是这个时代最出名的特种兵之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既然丁原都已经让随便挑,高顺自然是直接带走自己的下属。
一切都顺利到了极点,要兵给兵,要粮给粮。甚至都没有数量上的一个限制。毕竟丁原作为一州刺史,是有权利自行募兵的,所以刘善拿走多少,他再征集多少就好了。
也还好现在还没有群雄并立,各位诸侯还没有把兵丁啊什么的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一切的东西都还算是属于汉室所有。
“老将军义薄云天,真是我大汉之幸!此番善领父皇之命,自成一军以平天下之乱。今有幸得到老将军的全力支持,实在是荣幸之至。今后善定当以老将军为师,镇守一方太平,早日还我汉室江山安宁。”刘善拱手对丁原说道。
他对丁原是真的打心底佩服。董卓乱政之后,唯一一个跟董卓动手,并且大占上风的,也就丁原了。
虽然是因为旗下有吕布,虽然丁原此举有送人头之嫌疑,但是也确实体现了老将军对汉室的忠诚!
“善皇子客气了,都是老臣应该做的。我皇既然下旨传檄文于天下,做臣子的必然应该奉旨遵循。”丁原拱手说道。“我皇既然封善皇子为护国大将军,我等武将也自然要受善皇子节制。以后善皇子但又所需,老臣必当竭尽全力!”
“老将军客气,以后善还要多向老将军请教,多与老先生交流。还望老先生不吝赐教。”
不仅仅丁原,刘善其事很想跟大汉的所有老将军多联系联系。比如黄埔嵩啊,朱隽等,在覆灭黄巾起义中有赫赫战功,却在三国的舞台上并无丝毫名气的将军。
之所以没有留下名气,一是因为这些人,忠于汉室,二是因为他们不贪恋权势。
比之刘备天天把匡扶汉室挂在嘴边,荀彧把复兴汉室放在曹操身上而言,刘善更欣赏那些在汉末黄巾起义之后,被夺权,杀害,放逐,甚至罢官的那些愚臣。
而现在,碍于自己的身份以及朝廷时局的影响,自己还不能够去主动联系这些人。着实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不过刘善相信,等自己做出一点事情之后,让这些人看到了汉室复兴的希望,相信他们一定会重燃斗志,加入自己的复兴大业的。
有了这个想法,刘善在面对丁原的时候,好几次都想张开嘴说一些什么,想劝劝丁原,在之后的朝廷大乱之时,不要去参与,不要跟董卓硬碰硬。
可是他真的没有立场,没有借口去说这些话。丁原去洛阳,是奉朝廷的诏令,自己现在只是一个刚刚领兵的二皇子,没有身份和资格命令丁原不要去洛阳。更何况,董卓目前可还是消灭黄巾的功臣,自己贸然说董卓会把持朝政,谁会相信呢?
“哎。”只能背着丁原默默的叹息,把一切自己还没法改变的事情,往内心的深处,再藏一藏。告诫自己,再忍一忍,等从草原回来。自己一定要去弥补一切的遗憾。
本章完